媒体关注北京话新变化:新北京话少了儿化音
2017-04-24 编辑:
京片子,以儿化音多闻名。不过,随着社会变迁,近年在北京人生活中涌现的新词,“儿化音”已很难找到了。
昨日是世界读书日,北京语言文化主题驿站揭牌,《北京市民语言文化阅读书系》新书发布,一批京城新语出炉。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今新出现的、活跃在京城百姓间的词语被系统归纳总结。
专家将京城新语的来源总结为三类。一种新词,是内容新、形式也新的词语,比如“互联网+”等。一种新词是“旧瓶装新酒”。比如“任性”,原本是指“放任自己的性子,不加约束”,但如今这个词被赋予了“胡作非为、无所顾忌”的意思,并逐渐向中性词转化。例句是“年轻就是任性”等。还有一些旧词复活。比如“太太”,旧时一般是称呼官吏的妻子,或仆人称呼女主人。如今这个词已经变得平民化,除了称呼别人的妻子,已经成为人们对已婚女子的敬称。
翻看京城新语,类似“朝阳群众”“西城大妈”“倒儿爷”等一眼就能辨别出“北京籍”的词语并不多,绝大部分是“神回复”“刷存在感”“职粉”等在各地流行的新词汇。
为何新语没有老北京话独树一帜的风格?专家解释,早年间,北京创造的新词汇主要来自胡同里居住的百姓。比如“倒儿爷”,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现的,指从事倒买倒卖活动的人。“爷”很具北京特色,这里与辈分无关,是一种尊称,一方面体现出北京人待人接物的客气劲儿,一方面也体现出一种生活在古都的傲慢心态,还带着一种北京人独有的调侃。如今,京味儿淡了,一方面是北京市人口结构变化大,五湖四海的人汇聚在一起,新词汇也是由他们创造出来的。另一方面,传播不再依靠胡同里的口耳相传,网络、媒体给了世界各地新词亮相机会,很快可以在北京流传,成为新北京话。
新揭牌的北京语言文化主题驿站,旨在重新为市民打造一个读文字、写文字的场所。北京市教委、市语委副主任李奕说:“希望鼓励孩子拿起笔,用最传统的方式,感受语言的魅力,将优秀的汉字文化传递下去。”“北京市民语言文化大讲堂”也于昨日正式启动,今后每个月都会举办一场文化讲座,让市民品读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