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河北人在北京:有人过双城生活 有人一夜间身家翻倍
2017-04-19 编辑:
北京这座城市中有很多河北人,分布在北京的各行各业。这些人中有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也有身居高层的佼佼者;他们可以更方便地享受首都的资源,也面临其他人无法体会的麻烦。
小新几个普通人的小故事,讲述河北人在北京的喜怒哀乐。
王骏 摄
业务员齐姐的“双城生活”
一座城市的苏醒,总会伴随着人们匆匆的脚步。
早上6点40分,太阳刚刚露出地平线,涿州火车站的候车大厅响起了K402次列车开始检票的广播。齐姐站在队伍靠后的位置,掏出今天的车票,打了个哈欠,睡眼惺忪地跟着其他乘客走进车站。
和队伍中的大部分乘客一样,齐姐也是到北京去上班,不是今天才去,是每天都去,也每天都回,典型的“双城生活”。
早上6点起床,坐5站公交到涿州火车站,再坐50分钟火车到北京西站,再坐8站地铁到磁器口,再走5分钟到公司……仅单程就用两个多小时,路费16元。
用齐姐的话说,每天时间紧得很,像“打仗”一样!
齐姐来北京12年,自己租过小隔断,跟老公住过城中村,从南四环到北五环,几乎每年都要搬家,“我都成搬家公司的VIP客户了!”
后来有了孩子,夫妻俩实在不想让儿子跟着遭罪,于是决定贷款在老家涿州买房,两人白天到北京上班,晚上再回到涿州的家中陪孩子。
很多人想象不到,这种“双城生活”齐姐坚持了5年。
“现在天气暖和了还好,冬天挺受罪的,每天出门天都还没亮呢!”
齐姐之所以这么辛苦的坚持,是因为北京这个地方可以给她很多别的地方给不了的,比如——钱。
齐姐中专毕业,刚到北京时在一家电商公司做客服,后来转行做了销售,现在是公司资深的大客户经理。“我也算职场老鸟,手上有固定的大客户资源,所以每月的收入也很有保障!”
齐姐并没有说她每个月挣多少钱,但是她名下的3套房已经证明了一切,在同龄人当中,她真的算是富婆级别了。
“我觉得家离北京近是好事儿,虽然每天跑有点折腾,但是每天回到自己的家心里很踏实。”齐姐说,像她这样过着双城生活的河北人还有很多,虽然辛苦,但从来没有想过要离开。
“不来北京能去哪?回老家连工作都不一定能找到!”齐姐说。王骏 摄
搬家师傅老张:定居在北京的“河北漂”
老张来北京的时间比齐姐还要久,在北京买了房,成了家,生了娃,本以为这辈子就在北京了,可如今,他却跑回三河老家当上了搬家师傅。
老张90年代就来到了北京,当兵转业后在北京的一家家具城卖家具。
当时正赶上中国刚刚开放市场经济,北京的经济像是坐上高铁一样飞速发展,到处都在搞建设。家居行业作为房地产的附加产业也被带动起来,老张能说会道,销售业绩自然也差不了。
后来,老张认识了现在的妻子,两人结婚后东拼西凑在北京的东五环花30几万买了套小两居,“现在得200多万了…”老张笑眯眯地说。资料图
老张夫妇本以为,有了房子,儿子就可以在北京上学,但是直到孩子上小学他们才知道,没有北京户口根本不能在北京考学。
这让老张很头疼,他一直觉得在北京高考要比在河北容易得多。
那几年,关于外地学生在北京参加高考的传言也很多,老张夫妇对传言总是抱有“宁可信其有”的态度,想尽各种办法满足传言中的“条件”。
然而事实却是,老张的儿子还是在初三那年转到了户籍所在地,加入了河北省高考大军的队伍。
“我就不明白了,就隔了几百米,政策差别就这么大……”这是老张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的老家在河北和北京的交界处,往西走几百米,就能进入北京的地盘。
如今,老张不得不放弃北京的工作,陪儿子回三河读高中,主要任务是给儿子做好后勤保障,自己平时找了个搬家的兼职挣点生活费。
“真没想到人到中年了竟然成了‘河北漂’!”老张和儿子平时在三河,周末放假就回到北京的家中。
对于老张夫妇来说,最大的愿望就是儿子能考上北京的大学,这样一家人又可以在北京团聚。至于以后孙子能不能在北京考学,老张觉得,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推动,希望有一天教育资源也能达到共享。
雄安胡桐:一夜之间身家翻倍
2017年4月1日,成立“雄安新区”的消息如一声春雷惊动了中国大地,一时间,全国各地都将目光聚集到这块曾名不见经传的土地上,这让在北京打工的胡桐顿时觉得自己身家倍增。
胡桐的老家在河北安新县的一个小村庄,当地大部分人家从事有色金属加工行业。和同村的很多年轻人一样,胡桐大学毕业后并没有回家继承父辈们的工作,而是来到北京追逐所谓的梦想。
胡桐的梦想是什么?也许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他只知道自己不想一辈子给人打工,想自己当老板。至于当什么老板,做什么买卖,胡桐至今也没有成熟的想法。河北省白洋淀景区 张帆 摄
来北京三年,学习摄影专业的胡桐换了三份工作,做过车间的流水线工人,当过保险业务员,如今的第三份工作是在商场看监控。
“其实我现在的工作一般都是老头干的!”胡桐说,自己每天的任务就是盯着监控屏幕,看有没有地方起火。而事实上,胡桐干了一年多,从来没有遇到一次起火的情况。
胡桐当然不喜欢自己现在的工作,工资低、没有前途,“但是没有更合适的机会…”他所说的“合适的机会”是指有人创业找他入股,或自己创业有人给投钱……
胡桐的大部分业余时间都待在自己的出租屋里打游戏——北京石景山区的一处城中村,十几平米的一间屋子,没有厨房,公共的卫生间,周围住的大部分是外来农民工。
成立雄安新区的消息出来后,胡桐觉得“机会”来了,他打算回到老家去发展,“找人合伙开个旅馆啥的!”胡桐说,自己家里还要拆迁,到时候拿补助款做点买卖。
今年30岁的胡桐没有女朋友,但是他坚信,成立雄安新区后,自己很快就能找到女朋友,他的计划是在今年中秋节前后就能结婚。
90后小丽: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对于小丽来说,北京这座城市装着她的梦想。
小丽老家在河北唐山,5年前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去年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大学4年,她几乎走遍了北京所有的景点,这座城市俨然已经成了她的第二故乡。
小丽在北京的一家外企做翻译,工作中有机会接触来自其他国家的同事,每天的生活也很充实。
有人问小丽,打算一直在北京吗?
小丽笑了笑轻松地说:“没想那么多,现在就想做自己喜欢的事儿,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说是没想那么多,但小丽的心里也有自己的算盘:她喜欢北京,因为这里随时都会给她带来惊喜;但她又讨厌北京,因为说来就来的雾霾天让她觉得是在威胁她必须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