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焦点 > 正文

“自残式沟通”源于规则失效

2017-04-14 编辑:

  非常视点

  “自残式沟通”源于规则失效

  李晓亮

  据报道,一段时间以来,网上流行一款“防楼上噪音神器”,不少网友表示对付楼上糟心邻居“效果明显”。“防楼上噪音神器”是用四个膨胀螺丝牢牢将电机锁在天花板上,高频震动发出响声提醒楼上安静,同时也能让楼上住户体验下噪音带来的烦恼。“神器”走热以后,甚至有店家创造性地提供起短期的租赁服务。

  暂先不论疯狂震动是否确会损及建筑安全强度,就单说以毒攻毒,以暴制暴,以噪抗噪的“自残式”回击法,从理性角度看,也殊为不智的吧。可行性操作层面,情绪化赌口气发泄发泄,短时恶心一下楼上还行。真开着这玩意儿,对本就被噪音祸害得神经衰弱的苦主,杀敌八百,可能自损都不止一千。走投无路,才出此下策,反正远没有卖家宣称的那么痛快淋漓、大快人心。

  私力救济,反击报复,只是因为明面上一切显规则都已失效:私德教养、公德约束、反复沟通、报警去求助……住家选址,择邻而居,本只是个自然行为,不该成为一个如此高风险、纯运气含量的事情。为何变成“谁恶谁有理”呢?从自律他律到强制法规的一切规则是如何失效的?

  这不是一个社区扰民、自认倒霉的偶然小事儿,其间内含社会运行、规则信仰、律法执行等一系列硬性问题需要正视反思。先说软约束的德行教化方面,若说多年前,上一辈多数乡镇宅院甚至独门独户,还可鼓乐喧天鞭炮齐鸣的成长环境,导致如今移居城市化高密度超高层小区后,在主动降噪防扰民的自律界限上还有钝感和不适,稍可理解的话,那如今从家庭到学校在规则边界意识和私德公德教育方面就必须提档加码。

  再者,“自虐自残式沟通”,或说更广泛的社会互害链条,绝非一两个特定社会成员个体素质高低决定的。它是规则法制失效下的,私力自救。甚至居家防噪攻防战,早在开发商偷工减料,在不隔音建材质量、不科学的建筑设计阶段就埋下日后居住纠纷隐患。当一方强势,而监管不力,消费者维权艰难,最终只能诉诸运气,自求多福,或睚眦必报,以眼还眼。

  而整体社会运行规则的文明有序,显然是靠规则和律法的制定执行者来维护。如果所有法规成空文,法不责众,其实是默认暗示甚至鼓励那些不自律的“恶邻”违规者。休闲座椅,成占道麻将摊,公共绿地成坝坝舞场,建筑顶楼成违建重灾区,共享单车被侵占私用……

  为何当初在有苗头时没被有效遏制?为何那些明显违规违法的,最后变成谁嚣张谁有理,谁老实谁吃亏?甚至求助报警,不了了之?至少执法层面不该完全无作为,听任其坐大,又民间自损自虐式自卫反击,高压水枪、定点高音炮、震楼神器等以暴制噪,被悲哀地祭出吧?青岛前几天还出台施工扰民,拟罚数万呢,这些各地也都有,但不能最后还只是个纸上规定。


大家都爱看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