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雄安新区白洋淀每亩搬迁补偿6万元?村民很淡定
2017-04-04 编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杜冉乐 实习记者 程成
4月3日上午,雄安新区驻村工作培训会在容城县低调召开,《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独家获悉,该次会议的一个核心议题即为拆迁安置。
随着国家级“雄安新区”的出炉,如何高规格进行规划、向前推进,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记者在容城县采访时,多位受访者表示,白洋淀区域的部分乡村要实行整村搬迁,每亩地大概补偿6万元。
记者向容城县、安新县政府相关工作人员求证时,他们均不约而同地称新区规划方案暂未出台,淀区也没有具体的乡村搬迁方案。
当天下午,记者实地走访了安新县白洋淀区域的圈头乡。据悉,该乡将有11个水区村要实施搬迁,是整个水乡区域搬迁工作量最大的乡镇。
但在圈头乡东街村,村民们的生活异常平静,旧房子依然存在。“听说成立了雄安新区,现在也不知道这个新区要怎么建。”在街边与其他村民闲聊的李大爷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该种地还得种地,不然吃什么呀?”
“听说村里要搬迁,但具体什么时候搬、搬到哪、如何补偿,现在谁也搞不清楚。”李大爷说,“现在政府也不让盖房子了,水泥也进不来了,大家也都不找麻烦再去盖房子了。”
记者留意到,在圈头乡的不少村庄都能看到盖到一半的村民自建房,但目前全都处于停工状态。工地上堆有部分砖头、钢筋等建材,但已经看不到工人,没有施工迹象。
在圈头乡政府,记者见到了正在值班的乡武装部长,《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多次向其了解圈头乡是否有移民安置计划时,其并不愿多谈,只是表示:“有没有安置和补偿这回事,我们真不知道,但上级要求我们怎么做,我们就坚决贯彻落实”。
就在记者采访时,该乡武装部长正忙着汇总各村人口、面积、企业、主导产业;违法占地违规建设情况;每个乡有多少村等情况。
“该工作是否与移民搬迁有关?”记者向该乡政府工作人员求证。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县政府要求我们明天上午十一点之前将这些材料报上去,具体干什么,我们也不清楚。”
尽管该乡武装部长不愿提及是否有具体拆迁安置方案,但他明确表示,近几年乡里一直在对村民自建房进行严格限制。
“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基本叫停了村民自建房。”当天,圈头乡另一位值班人员说,“每天下午我们都安排工作人员到各村巡查,看到有自建房的,首先我们叫停违建行为,同时将情况上报县国土等部门,然后由相关执法部门对违法自建房进行拆除整改。”
记者留意到,在前往圈头乡的路上,像马头镇等各乡镇的主要道口都设置了“两违”整治检查站。
一位常年在圈头、端村等安新县各乡镇配送家电的姜师傅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去年下半年以来,各乡镇主要路口都出现了这种‘两违’检查站,盖房用的钢筋、水泥、黄沙等建筑材料根本进不了村,更别提村民违规建房了。”
然而,记者留意到一份由保定市发改委于2016年4月份印发的《白洋淀区域发展规划纲要》(2015年-2020年)(征求意见稿)。纲要指出,要把以白洋淀为核心的周边地区建设成国家级生态经济区。纲要中的“实施水区村民搬迁”尤为引人注意。
根据该纲要,淀区将坚持政策移民、产业移民、项目移民相结合,增加就业岗位,有序推进水区村居民向中心城镇和小城镇迁移,减少淀区人口,保留淀区适当比例的原住居民,到2020年完成80%的水区村民的搬迁。
据了解,圈头乡是白洋淀区核心,四面环水,大小淀泊29个,人口约2.6万人,水产养殖和捕捞业较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