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论坛 2045 请回答!关于人工智能,科技大咖们都说了些什么?
2017-03-28 编辑:
【重要通知】【倒计时 1 天,点击“阅读原文”获取参会指南】新智元和行业领袖英特尔联合举办,中国AI 2017 开年盛典启幕在即。新智元327技术峰会暨颁奖盛典现场一律凭活动行二维码入场,大会于3月27日8:00 正式开始签到,8:50会议开始,现场座位紧张请提前签到换领大会嘉宾胸卡。大会将在腾讯科技、云栖社区和爱奇艺上同步直播,欢迎关注。
【新智元导读】博鳌论坛年年说 AI,今年大佬们说了些什么?
3月25日博鳌论坛“IT 领袖圆桌”与数位 IT 界的大佬们一起穿越到 2045 年,畅想各自行业的未来。
博鳌亚洲论坛2001年由25个亚洲国家和澳大利亚发起(目前已有28个参与国),为政府、企业及专家学者等提供一个共商经济、社会、环境及其他相关问题的高层对话平台。
伴随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的加速度发展,有学者称,2045 年左右,我们的世界将来到一个“奇点”:人工智能将超越人类智慧,生物意义上的人有可能进化成新的物种,人类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将面临完全的洗牌。技术将如何重新定义我们的生活?如何冲击各行各业?智能的最终形态是什么样?请看今年科技界老大在博鳌的观点荟萃。
王小川:人工智能只是人类教给机器的桃林
“人很笨,但机器更笨。在人工智能历史上,第一次是从60年代到80年代,人们一直在进行规则导向的人工智能,最后失败了;第二次,人把答案交给机器,但最后发现机器没法认知这个世界。现在是第三次,人类通过大数据把套路教给机器,重复性的事情让机器去学习,目前人工智能还没有走出这个阶段,人工智能还处于学习重复性的事情的阶段,并且要重复很多次才可以做到。”
搜狗CEO王小川还表示,如果畅想30年后的未来,若机器人具有感情和自我意识,那么就意味着它有生命,意味着它具有存在与延续的能力。生命的含义应该包含2个方面,一是能够适应环境变化,二是能够复制。当今人类创造生命的过程仍然非常原始。他认为,如果机器具有生命,可能会威胁到人类安全。要做出有生命,有自我认知,还能发生情感的机器,首先技术上无法实现,同时,人类也不会选择这么做。未来,更多的决策会由机器来进行,如果发展到机器能够和人类谈判的地步,就到达了人工智能的尖端。
张亚勤:AI领域的研发基础依然在美国,中国可实现更快速的应用
百度公司总裁张亚勤认为,由于人工智能相对而言是一门新技术,中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不过,中国AI领域创业公司还未能达到媒体所盲目鼓吹的“赶超美国”的阶段。目前,AI领域的研发基础依然在美国,但中国由于市场规模和人才等优势,可以让AI技术实现更快速的应用。
山世光:无人驾驶在未来定将实现
中科院“人脸识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山世光表示,如果畅想30年后的未来,无人驾驶一定会实现。从人工智能的发展角度来看,当今人工智能的发展依赖于机器对经验的学习,只要是经验性的东西,只要经验能够被采样,机器就可以学习成百上千种驾驶行为,机器最终会从时间、经验上超越人类。从技术角度来看,难以解决的问题或许存在于个例情景中,人工智能如何发挥作用,如意外、异常、失灵等,数据的采集会相对困难。
郝景芳:未来的超级人工智能不一定会是单一个体
科幻作家雨果奖获得者郝景芳:未来的超级人工智能不一定会是单一个体,而是基于一个整体的云备份,在各个终端有一部分个性化的设定。人类也将和人工智能形成相互震慑的格局。
鲁白:人类已能做到人为刺激或抑制情绪的产生
清华大学教授鲁白表示,当今科学已对大脑中的情绪神经环路有了非常透彻的研究,只要刺激脑环路的某一部分,就可能激活这一环路,从而促使人产生某种情绪,抑制某种情绪同样可以做到,即影响人类情绪的好恶。当今没有实现的是非侵入性的刺激,即让人在某种场景下产生某种联想和情绪。另外,认知领域中,记忆是人们研究最深入的领域,包括记忆的环路、细胞、分子等。选择性地抑制某些细胞,或许可以实现选择性删除记忆。不远的将来,人类或许能做出忘情水之类的产品,用以加强或忘却某种记忆。
戴威:十余年后或将全面实现无人驾驶
ofo共享单车创始人兼CEO戴威表示,如今,城市道路交通效率较低,每个人掌握的信息有限,很难做出正确决策,而更多地需要依靠技术和机器。如果由中央调度交通系统,交通效率会更高。未来,人们不会再买自己的车,而是更多地使用公共服务,通过平台获取需要的交通工具,享受便捷的服务。他认为,未来10至20年后,人类就能全面实现自动驾驶。另外,戴威表示,他对未来最大的期待是出现更清洁的、更高效的能源。
陈罡:“云外脑”或将成为未来人类智能的延伸
蚂蜂窝旅行网联合创始人、CEO陈罡表示,如果畅想30年后的未来,人类或许可以随身携带“云外脑”更便捷地展开旅行,随时获取、传递、交互世界各地的海量丰富信息。“云外脑”同时可能成为人类私人财产的重要部分,在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功能,帮助人脑存储并随时调取各领域的丰富知识。它的形态或将是可随身携带的微型仪器,也可能是植入大脑的芯片。但陈罡强调,它只可能成为人类的功能性延伸,人类的情感、触觉、味觉,是弥足珍贵且无法替代的,也无法通过“0”和“1”的机器语言来表达。同样,机器创造与人类创造之间的区别,是技术与艺术的区别。技术可以被标准化、规模化,但艺术具有唯一性,音乐、美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是掺杂进人类感情经验独一无二的成果。人类的情绪如果能完全复制,就不会存在传世珍宝。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