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鸣:伦敦会否陷落?——脱欧后的跌宕之途
2017-03-26 编辑:
阅后即焚
伦敦不会陷落。这座城市太过高贵甚至有些傲慢,正如《纽约时报》多次报道恐怖组织活动的记者Rukmini Callimachi 在Twitter上所说的,“ISIS在英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很难招募到人”。
在移民问题上,特蕾莎·梅早在任职之初就确立了自己的三个基本原则:“到这儿来的人必须拥有真正的亲属关系;必须自己支付路费;必须能够融入英国社会”。
尽管保持与欧陆关系的一种暧昧不明是英国几个世纪以来历史习得的一项重要传统,然而这项义务永远难以两清,或许正如那句人人熟悉的歌词所唱到的—— “You can check out anytime you like, but you can never leave.”
稍晚些的时候,特蕾莎·梅发表了讲话。
她说这次袭击是“对各地自由人民的攻击”,然而“我们的价值观终会胜出”;她说“恐怖主义行为试图使英国沉默,但数百万人的将继续过他们的正常生活”;她说“周三晚间,伦敦是这个星球上最伟大的城市”。
见惯了威胁,习惯性优雅
首相的话让市民们感到宽慰。人们在威斯特敏斯特宫附近的酒吧谈笑如常,并在门口的车站搭公共汽车回家。CNN收到的一封市民来信这样写道,“这种胆怯的行为不会改变任何事情,他们每天都可以带来炸弹,不过我们仍将自由的生活”,议会的Twitter上只留了一句话——“明天照常上班”。
这个城市见惯了威胁,一辆疯狂的汽车和一把尖刀无法打破它的优雅。2005年,大众运输系统的自杀炸弹造成了52人死亡的惨剧,布莱尔用“坚韧而有力(stoicism and resilience)”来赞扬伦敦市民的表现,并认为“他们护卫着英国精神的精髓”。特蕾莎·梅保持着一如既往的英式自洽,她将恐怖袭击定义为“邪恶且令人作呕的(Appalling and disgusting)”,同时觉得伦敦的安保等级不需要做出改变。稍早些时候,比如1971-1997年间,爱尔兰国防军在这里制造或企图制造了多达135起爆炸事件,1984年飞向布莱顿饭店的炸弹中撒切尔侥幸逃生,事后这位夫人第一时间平淡的回应,“生活必须继续,向往常一样”。更遥远的经历,二战期间,整个伦敦被V1导弹蹂躏了76个昼夜,非虚构类小说《战争风云》记述到,当罗斯福的私人代表在废墟之中步入伦敦的街道,惊讶地发现这里秩序井然,人群仍在市场、咖啡厅和酒吧环绕,不远处是四处重叠的弹坑。
这一点应该会让恐怖主义者有所失望。去年曾经热映的电影《伦敦陷落》曾经影射,如果将目标定位在议会大厦,将会造成怎样的恐怖效应。然而这样看来,伦敦不会陷落。这座城市太过高贵甚至有些傲慢,正如《纽约时报》多次报道恐怖组织活动的记者Rukmini Callimachi 在Twitter上所说的,“ISIS在英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很难招募到人”。
护卫者特蕾莎·梅
这与特蕾莎·梅有很大关系。安保是她的老本行,她在内政部待了整整六年,这个被誉为“政治坟场”的部门没有人能够撑过三年,而她掌控一切的办法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强硬、强硬再强硬,最大限度地保障本国公民的利益。
而在移民问题上,特蕾莎·梅早在任职之初就确立了自己的三个基本原则:“到这儿来的人必须拥有真正的亲属关系;必须自己支付路费;必须能够融入英国社会”。在她看来,涌向欧洲的难民都是有能力逃出来的人,真正需要帮助的是那些仍然困在约旦、黎巴嫩和土耳其难民营里的人。她坚持英国接纳难民数字每年不能超过5000人,并强烈抨击默克尔在德国的慈善行为。近期,她多次重申将净移民数量从每年逾32万人降至不足10万人。这一目标意味着:不仅要完全禁止欧盟国家的移民,还需同时将非欧盟国家移民数量削减一半,就连最强硬的欧洲怀疑论者也从来没有这么要求过。与此同时,2014年底,英国推出了新反恐法案,巴黎恐袭发生后,又大举扩招2000名特工,她的著名格言之一就是“不要让那些混蛋(滋事移民)折磨你”。
跌宕的明天
现在这些混蛋再一次出现,其所揭示的深层次问题绝非汽车和尖刀的象征意涵这么简单。去年6月,主张留欧的女议员考克斯在英格兰北部参选时中枪身亡,当电视画面反复播放刺杀者托马斯·迈尔在庭审时的口号——“消灭叛国者,自由属于英国”时,这些行为就已经与英国的政治走向深深地绑在了一起。
爆炸发生一天以后,ISIS姗姗来迟地“负责”了此次事件,并将之解释为英国对叙利亚空袭的应有报应。尽管很多外媒对此持质疑态度,在犯罪的方式、地点的选择和表态的唯唯诺诺上,都与以往ISIS的典型手法多有不同。然而这给英国社会带来的区别其实不大,在人们看来,过去的两个礼拜英国充满惶恐:下议院否决了议会对英国脱欧协议拥有最终发言权的提案,并且同时否决了上议院的脱欧法案修正案;女王从唐宁街递来的小红箱中取出几张即将决定英国命运的A4纸,轻轻签上自己的名字;与此同时,不远处的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地区,一场酝酿已久的脱英运动正在持续发酵;最终,来自恐怖主义的威胁让这一切雪上加霜。
达沃斯论坛讲话以后,“硬脱欧”梦魇成真。欧盟市场占到英国出口的近一半,这种戛然中止的损耗是巨大的,英国的贸易谈判代表们根本无法与全球其他地区短时间内获得同样体量的补偿性协议。接下来的两年内,特蕾莎·梅的政府将务必完成与欧盟关系的重新约定,在各个层面推进大量的谈判,签下无数的法律文本。一旦无法按时完成,英国可能发现自己享受不到任何一个市场的特惠准入待遇,被迫以“断崖式退欧”的方式与海峡彼岸尴尬地相连。
尽管这两天各国纷纷对于英国的境遇表示了同情,然而爆炸发生以前,糟糕的话已经差不多说尽。默克尔明确表示,如果特蕾莎·梅坚持结束欧盟公民自由进入英国的安排,她将不会允许英国“选择性地”进入欧洲单一市场。即将负责退欧谈判的欧盟首席谈判代表Michel Barnier近日也罕见发声,他不赞成英国首相“没有协议胜过拿出一份好协议”的观点,英国如果没能达成协议就离开欧盟会产生“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