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第一个猫砂品牌的创立过去了 70 年,人类更懂这种神奇生物了吗? | 好奇心商业史(2)
2017-03-26 编辑:
不过,这项站在猫的立场的声明在大多数产品的营销中都被改写了——猫一定是以拟人的形象出现的, 猫的感知和人的也并不会有本质差别。如果购买者和享用者差不多可以混为一谈,优先考虑购买者。特别是,他们同时也是真正花费力气的协助使用者。
这种考虑在 1980 年代的猫砂广告中就展露无遗。猫砂厂商强化了气味的政治含义,它不止和清洁有关,还关乎体面和对女性角色的想象。那时候大多数出现在猫砂广告里的都是女人,她们敏感,而且是置办家庭日用品的那群人。
门铃响起时,这位抱着猫的女士满心欢喜,捧着花束的绅士已经等在门外,但她突然想起,家里的气味很可能会破坏这一切。此时喷香水补救大概是个最愚蠢的办法,人猫共愤。Carol Channing, 那位在 1949 年出演百老汇《绅士偏爱金发女人》此后便一直延续此戏路的明星,最后身着镶满钻石的戏服在这则广告中抚摸着一只白猫,总结说,我只信赖钻石和 Litter Green 。
有比铲猫砂更麻烦的事儿吗?
气味不是唯一一件麻烦事。人们希望通过新型的猫砂产品逐渐从养猫的代价中解放出来,只管享受陪伴带来的好处,那还得归功于 1980 年的一项新发现,它更快地促成了变化的发生。
在 1980 年代之前,传统的猫砂需要常常换,直到一位生物化学家 Thomas Nelson 的出现,他同样爱猫,他发现一种膨润土在吸水之后会成团。
猫砂制造商飞快地拥抱了这种新材质,如今第 3 大猫砂制造商 Church & Dwight 在 1988 年推出了 Ever Clean 。当时的推销语已经从“去味”,变成了便于清洁:人们每次只需要像处理固体粪便一样把液态的排泄物也轻松铲除,倒入些许新的猫砂,而不需要等到反复堆积后,再把整盒猫砂都一并倾倒,换上新的。
很可能是因为养猫的门槛就此被降低了,不再是极有耐心的人才能辛劳维持清爽的猫沙盆和人类的居住环境,猫的数量在那几年增长很快。1985 年,猫的数量超过了狗,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宠物。
几年后,这类新型猫砂的销量出现了些许下滑。原因是,人们对于新技术产生了安全担忧,争论它是否过于考虑人的使用习惯,而忽略了对猫可能产生的伤害。这些伤害来自一些养猫者的亲身经历,他们称猫在排便后习惯用舌头清洗身体,从而吞食猫砂散落的粉尘,医生还在那些有肠胃问题猫的排泄物里发现了这些会结块的黏土。另一些反对者称,如果这些粉尘在猫体内结团,就可能导致脱水,或者尿路问题,还会覆盖消化道……问题没完没了,直至出现生命危险。
大多数关于结团猫砂的争议都来自于个人故事,而没有科学证据。唯一一篇刊登于1997 年的 6 月的 Journal of Veterinary and Human Toxicology 的文章,关于疑似 Bentonite 中毒。但随即有兽医表达了质疑。
尽管争议没有得到有效的支持,不过品牌方还是认为这是个不小的突破口,他们趁机推出了“更安全”也更贵的猫砂,包括使用谷物、玉米、豆腐或者花生核桃壳作为原材料的猫砂。不过,如今选用这些猫砂的消费者未必是冲着早年的安全争议去的,他们可能只是纯粹觉得闻起来味道不错。
在争议的高潮过去后,能够结团的膨润土还是因为便于清理一直卖得很好,特别是那些结团得特别稳固,不会散落粉尘的。2004 年,美国有 60% 的在售猫砂是结团类型的猫砂。
但猫砂,作为收集排泄物的东西,并不能彻底解决人类的清理难题。两个进化的版本走得比猫砂更远。一个是自动清理猫砂的机器。2016 年,这类机器的品牌之一 Scoop Free 拍了一段悬疑广告,六七只猫咪怀疑猫屎价值连城。过去人类手动铲屎时满心欢喜,像是大丰收了,现在他们还发明出了机器,把每周的收成丢进卡车。人类大概拿它做衣服、当汽油、糊面膜还私下交易了。
不过广告并不会展示,猫是否真的习惯这类机器。在所有和猫砂相关的产品说明中,只有 Church & Dwight 在状告竞争对手时给出了产品核心功能上的失误数据:在测试的 158 只猫里,仅 6 只拒绝使用 Super Scoop 的猫砂,而在家里的其它地方解手。
另一种新奇的解放人类的做法是训练猫像人一样上厕所,这种做法最早可以追溯到 1970 年代。在 1991 年,一本名为《 21天,告别猫砂》(How to Toilet Train Your Cat: 21 Days to a Litter-free Home) 的书出版了,此后这类书和视频带动了一批拒绝猫砂的养猫人。他们中有人在销售页面的评论区里写道,走过超市里的猫砂货柜,我们全家都会笑出声来,我们再也不用受猫的排泄物困扰,也不再需要花冤枉钱了。
卖家隐约意识到人们的这些极端需求,在 Church & Dwight 旗下 Arm & Hammer 1992 年的广告里,这家生产苏打除臭剂的公司还建议人们设想,猫如果可以自己使用抽水马桶来清理排泄物该多好——苏打除臭剂就有类似的清新功效。
不过即使环保主义者也不看好这种做法,尽管猫砂过去几十年贡献了大量的城市垃圾。“大部分人都不会选择这么做,还不如在猫砂的配方上做创新。”他们说。
宠物消费者比人类增长得更快,大公司就来了
Edward Lowe 在 1995 年去世时,他目睹了竞争对手的增多和猫砂的几番改进。1970 年代,他还对高乐氏的产品创新不屑一顾,认为人们更信赖传统的配方,如今他再不会说这种傻话了。
他成功地把猫砂做成了一门大生意,1989 年,kitty litter 在整个美国的猫砂市场中占据了 40% 的市场份额,每年销售额 1.5 亿美元。这家公司旗下还发展出了新品牌 Tidy Cat 。在1990 年时,他把这家老公司 以 2 亿美元卖给了几家投资公司。新的公司取名为 Golden Cat,在 1995 年时,价值上涨到 5 亿美元的 Golden Cat 卖给了 Ralston Purina。Ralston Purina 是一家 1894 年创立的美国公司,如今在宠物行业数一数二。
不过,Edward Lowe 错过了此后大公司瓜分宠物市场的故事,就像它们对待所有的快消日用品一样。
1998 年的猫砂市场,看起来谁都想做老大。高乐氏收购了 First Brands,吃下了三个猫砂品牌,和 First Brand 的垃圾袋、汽车护理产品,以及另外的 4.4 亿美元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