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远征: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会演戏了?(3)
2017-03-26 编辑:
接到这个戏以后我在想,演家庭暴力,这怎么办?我没有现实生活中的依据,我也不可能天天在家打我老婆,我老婆也不能干。我也不能到处去问:你打老婆吗怎么样给我讲讲,而且一般也不知道谁打谁不打。这时候我突然想一个办法:打妇女热线。
我查了114,打过去妇女热线跟接线员聊,问关于打老婆的问题,对方大概觉得我心理有问题,就给我做疏导工作。我演的安嘉和是一个高知识分子。我问这样的人会不会打老婆?对方说这样的人太多了,而且知识分子的暴力更可怕,比如有一个大学生把他老婆绑在床上,用水给他老婆身上弄湿了,拿电苍蝇拍电他老婆。还有一个博士把他老婆绑起来,然后拿高跟鞋鞋跟敲他老婆脑袋,敲木鱼似的敲了三个半小时,最后脑颅出血。听到这些例子的时候,我就突然意识到安嘉和“有了”。
我觉得作为一个演员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你的想象力,你能够意识到去哪找。我还算聪明,想到了妇女热线,从中得到了很多知识和依据。塑造这个角色的时候,打戏其实好拍,但我们很多时候都在研究打之前和打之后,或者他平时的一种状态。安嘉和平时的状态就是一个特别好的人,但唯独这一件事例外。
在整个表演的过程中,很多人都在问我痛苦吗?我说不痛苦。其实最惨的是梅婷。有一场戏是我把她的脸踩在地上,那场戏是真踩。先是用手试的时候,摄影就说卧槽,你不能拍这场戏,太惨了,妇联会指责你的、妇女会恨你的。当时梅婷坐在地上,我在那站着,看着张建栋,拍还是不拍?最后张建栋还是要拍。拍完了之后梅婷跟我说她回到屋子里很痛苦,特别难受,有种被侮辱的感觉。她在屋子里走来走去,突然发现窗台上有个花瓶,她把花拿出来,然后就把花瓶给砸了,之后躺床上睡着了。她必须有个发泄点释放出去。
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这个特别有意思,一个演员怎样去处理,去寻找一个角色。除了积累经验和看书以外,可能有你触摸不到的时候,你要想怎么去触摸他,而这个依据必须掌控在你的心里。
《非诚勿扰》当时我属于客串,剧本就给我两页纸。后来跟冯小刚导演见面开会聊这场戏,我问他这个角色电影局能通过吗?他说不知道,但是得拍。我们讨论的时候确定一定要按照现实生活中去筹划这样的人。我开始去寻找造型、发型、服装。后来穿的紧身T恤、裙裤、凉拖,戴了一个钻石耳钉,染了一个红指甲。化妆跟我说,一个红指甲看不出来,要染一只手。我说那就不对了,只能染一个。他问染一个怎么看出来?我说你别管了。我双眼皮一大一小,化妆的时候怎么都是一大一小。我说别弄了,就这样没事。在后头表演的时候你们会发现,葛优问,你原来单眼皮怎么变双眼皮了?然后我就很得意的拿小手指比划,说这是韩国做的。你们看见没看见这红指甲没关系,但是我要展示出来。这就是我的表演,一步一步往人物去表现这些东西。
我演这场戏之前每一个动作、表情都在家里想了很多遍。现场实拍的时候跟葛优对戏,有一个细节瞬间我突然觉得必须抓住。大家现在看那片子就能看到,当葛优起来跟我握手的时候,原来设计的是握完手就坐下,握手一刹那我就觉得我不能撒开,所以就一直拉着他的手,这个场面就很尴尬了,一直到后面我依依不舍的把手撒开坐下。这个镜头拍完以后,葛优说他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我说我也起鸡皮疙瘩了。
(电影《非诚勿扰》片段)
很多人问艾茉莉那个角色是不是特难演啊?我说没觉得。我觉得不难演是因为,在那之前我就习惯了遇到这样的人会观察他的举止、穿着、打扮,言谈,他在生活中的表现。我在接到这个角色的时候只是打开记忆,寻找一些信息放到我身上。作为一个演员最重要的习惯就是观察生活。有段时间我跟我爱人逛街,我特别喜欢看人吵架,粗鲁的人吵架什么样,有文化的人吵架是什么状态。这是做演员应该具备的素质,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我再翻看《非诚勿扰》这个角色的时候,就觉得该给观众的每一个细节都有了。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播出的时候,好些人看了几集给我打电话,说非抽你不可。看到最后一集又给我打电话,说看完觉得你还挺可怜的。我说我不可怜,安嘉和很可怜。我最后要表现出来这个人内心是痛苦的,最后饮弹自杀那场戏我设计了四个表现方式,有深情的、泪流满面的、还有相对冷静的。我偏重于相对冷静的,我就跟张建栋探讨说先拍这个,拍完之后我问别的还拍吗?他说就决定用这个了。
电影《建党伟业》剧照
作为一个演员,在演关键戏的时候,一定要设计出几种方案。当导演否定你的时候,你如果找不到其他的方案,这是很可怕的。积累对表演者来说非常重要。《建党伟业》开场陈独秀北大演讲的那场戏,我准备了五种说台词的方式,列宁式、循循善诱式、声嘶力竭式……我在家里练的时候首选现在的这种,因为我想一个革命者、一个鼓动学生去游行的人,他一定比学生更激情才行。那场戏是陆川导的,之前陆川跟我认识,但是我们没有合作过。我要让他信任我,我跟他说我有四种方案,意思是说你放心,你总能挑到一个。但是我心里会有一个我认为最佳的方案。这条演完以后,我说其他方案再给你演一遍。他说不用演了,就这个了。这就是选择,选择最准确的方式去表现这个人物。
(电影《建党伟业》片段)
表演是门艺术,从大俗到大雅再到大俗
“从大俗大雅再到大俗是质的飞越。第一阶段是真情实感的哭,第二阶段是技术性的哭,第三阶段还是真情实感的哭,但已经赋予角色了。
”我们现在来说表演是什么?表演是艺术,是分阶段的,从大俗到大雅再到大俗。
表演的初级阶段是第一个“大俗”,用的是真情实感。有些孩子演哭戏的时候哭不出来,导演就问,你在家里跟谁感情最好?孩子说姥姥。导演又问,你想不想你姥姥。孩子说想,就哭了。这就是真情实感。这种真情实感是人物的吗?不是,他只是用自己哭的情感去完成人物的台词。这种表演只能说是初级阶段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