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单车标准出台,能解决共享单车使用乱象吗?(2)
2017-03-25 编辑:
共享单车能否成为下个滴滴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从上海单车团体标准到今年预计出台的《上海发展共享自行车的指导意见》,无论是行业规范还是政府层面的政策导向,因为都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所以已经明确地显示出市政治理共享单车的意图。
而且更重要的是,上海市率先定制管理规则所起到的作用,不只是为其他城市处理共享单车提供了典范,更是有可能督促适用范围更广的统一标准的出台。届时共享单车是否又会陷入如滴滴一般的行业困局内呢?
据2017年前后的舆论动向来看,有关部门对共享单车的态度并不能说是友好。单车乱停乱放、随意损毁的问题已经招致上海等市的强行扣留,押金问题更是连接被点名批评,督促其更加透明化。
而且仅仅是因为地址更改就将摩拜列入异常经营名录,不得不说工商行政管理局的草率决定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相关部门对共享单车的微妙态度。这都为共享单车未来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政策风险,不过相比网约车而言,其中牵扯的利益纠葛又致使共享单车与当地政府的关系存在多种可能。
最坏的可能性当然是共享单车罔顾问题、盲目扩张,给治安管理和相关利益方带来极大的麻烦,从而使双方站在对立面,不过有了上海市这个示警作用,相信摩拜和ofo在处理与其他城市有关部门的关系上会更加注重协调。
对比之下,或许共治模式才是处理共享单车问题的最终途径。尤其是市政方面,它所能起到的作用不仅是规则制定,而更多的可以为共享单车的有序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比如,巴黎市政府为了促进Velib公共自行车的发展,取消了巴黎市区 4000个停车位用以建立公共自行车站点,并且为防止小汽车停在非机动车道上,故而在大部分街道均设有护柱。而哥本哈根为了使单车更方便用户,为其提供了一系列保障措施,例如将自行车道做抬高处理,为自行车道建造专用排水设施。
除了配备有大规模地上与地下自行车停车设施,还允许乘客免费将自行车带上地铁、火车等城市轨道交通工具,进一步扩大了使用范围。由此来看,以更加包容和配合的心态来对待这一新生事物,是最好的选择。
共享单车之所以现在能如火如荼,除了资本市场带动之外,更重要的是它确实满足了用户出行需求,即使是在已经存公共自行车的前提之下,依然备受追捧,这就说明共享单车和公共自行车有很大程度的互补性,这一点或许是市政和单车平台进一步合作的重要前提。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或许共享单车即将迎来新的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