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诺贝尔文学奖莫迪亚诺个人文学背景资料学术简介
2014-10-09未知 编辑:生活百事网
生活百事网 创作灵感多半受到巴黎遭到纳粹占领启发的法国历史小说家莫迪亚诺(Patrick Modiano),今天拿下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
瑞典学院将这项奖金高达800万克朗的大奖颁给莫迪亚诺,理由是希望赞扬他在捕捉1940-1944年二次世界大战法国遭德国占领期间,庶民生活记忆的艺术手法。
瑞典学院常任秘书英格朗(Peter Englund)说:「这个人写了许多引起回响的著作...,主题探讨记忆、身分与愿望。」
12月10日,诺贝尔奖创办人艾佛瑞德.诺贝尔(Alfred Nobel)逝世纪念日当天,莫迪亚诺将在斯德哥尔摩的正式颁奖典礼上受奖。
在莫迪亚诺的小说中,犹太、纳粹占领与身分的失去是反复出现的主题,1968年出版的「星形广场」(LaPlace de l'Etoile)后来在德国被推崇为后大屠杀时期的巨著。
目前住在巴黎的莫迪亚诺,鲜少接受访问。他在法国出版超过40部作品,部分已有英译本。
他也着有童书及电影剧本,1974年的电影「拉孔布.吕西安」(Lacombe Lucien),他与法国名导路易马卢(Louis Malle)合着剧本,2003年上映的「一路风流」(Bon Voyage),则由他和电影「大鼻子情圣」的导演尚保罗哈波诺(Jean-Paul Rappeneau)合力打造剧本。
他曾担任2000年坎城影展评审团一员,2012年摘下奥地利国家欧洲文学奖(Austrian State Prize for European Literature)。
法国总理瓦尔(Manuel Valls)听到莫迪亚诺获奖后表示:「他无疑是近年来,21世纪初期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德国出版社Hanser负责人兰德(Jo Lendle)说:「很长一段时间,他已是得奖名单上的一名作者。」
瑞典学院将这项奖金高达800万克朗的大奖颁给莫迪亚诺,理由是希望赞扬他在捕捉1940-1944年二次世界大战法国遭德国占领期间,庶民生活记忆的艺术手法。
瑞典学院常任秘书英格朗(Peter Englund)说:「这个人写了许多引起回响的著作...,主题探讨记忆、身分与愿望。」
12月10日,诺贝尔奖创办人艾佛瑞德.诺贝尔(Alfred Nobel)逝世纪念日当天,莫迪亚诺将在斯德哥尔摩的正式颁奖典礼上受奖。
在莫迪亚诺的小说中,犹太、纳粹占领与身分的失去是反复出现的主题,1968年出版的「星形广场」(LaPlace de l'Etoile)后来在德国被推崇为后大屠杀时期的巨著。
目前住在巴黎的莫迪亚诺,鲜少接受访问。他在法国出版超过40部作品,部分已有英译本。
他也着有童书及电影剧本,1974年的电影「拉孔布.吕西安」(Lacombe Lucien),他与法国名导路易马卢(Louis Malle)合着剧本,2003年上映的「一路风流」(Bon Voyage),则由他和电影「大鼻子情圣」的导演尚保罗哈波诺(Jean-Paul Rappeneau)合力打造剧本。
他曾担任2000年坎城影展评审团一员,2012年摘下奥地利国家欧洲文学奖(Austrian State Prize for European Literature)。
法国总理瓦尔(Manuel Valls)听到莫迪亚诺获奖后表示:「他无疑是近年来,21世纪初期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德国出版社Hanser负责人兰德(Jo Lendle)说:「很长一段时间,他已是得奖名单上的一名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