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焦点 > 正文

【夜读】如何培养自己的“成长心态”?

2017-03-23 编辑: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夜读与你一起砥砺前行!

  

【夜读】如何培养自己的“成长心态”?

  21君:职场中,很多人都会有“趋利避害”的心态:领导交来一项我们从未接触过的工作,我们首先会感到焦虑。领导有两项任务给我们择其一完成,我们会首先选择自己更熟悉更有把握的一项,而不会去选择更具挑战性,能让自己接触到更多不同领域的一项。这种心态短期内确实能稳住我们的工作表现,但长期来看却会让我们逐步丧失竞争优势,毕竟在行业状况日新月异的当下,不懂得与时俱进就会被迅速淘汰。

  很多时候,决定你和周围同事之间距离的,除了能力、技能,其实更大程度上,是不同的心态。那么如何有效改掉上面提到的这种心态呢?今晚21君分享给大家的文章就能给你实实在在的法子!

  来源丨L先生的猫(lxianshengmiao)

  

【夜读】如何培养自己的“成长心态”?

特别鸣谢本期主播:邓艳任

  

【夜读】如何培养自己的“成长心态”?

  

【夜读】如何培养自己的“成长心态”?

  前些日子跟一位朋友聊天,他恰好升了职——勤勤恳恳干了好几年技术,终于升到管理层,带着一支不小的团队。

  我祝贺他,他却一点也不开心,问我:

  我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带团队,因为一点经验都没有,现在特别害怕做不好,感觉很焦虑,怎么办?我要不要向老板推辞掉?

  我告诉他:你只管放心大胆去做就是了。老板愿意提拔你,就是因为他认可你的潜力。你现在是一张白纸,无论做什么,对你来说都是获取经验的一种方式,都是在成长。就算做错了,那也是难得的教训。最坏的结果无非就是换个地方、重新来过罢了,这很严重吗?

  其实,这就是「成长心态」和「固定心态」。

  拥有「成长心态」的人,会把所有的困难都视为挑战,乐于寻找新的解决方式,喜欢试错,渴望更高的挑战。对他们来说,失败是一个好东西,因为可以发现自己哪里不够好,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

  而拥有「固定心态」的人,会认为,自己做出来的东西,就展示了自己的能力。自己不能犯错,只能一直对下去。如果犯错了,自己的光环就会被打破,影响力会减弱。他们不再敢行动和尝试,因为做了可能会错,但不做一定不会错。

  很多时候,决定你和周围同事之间距离的,除了能力、技能,其实更大程度上,是不同的心态。

  「固定心态」或许会在短期帮助你避开一些困境——比如,将你不擅长的事务交给别人去做,可以让自己的业绩更出色一点。但长期来看,对你的发展是不利的。

  为什么呢?因为随着你工作年限的增长、职位的提升,你接触到的工作,涉及的领域,是越来越趋于交叉和重合的。越往下,分工越细;越往上,你需要懂的知识越全面,对技能和沟通的要求也越高。

  你没办法始终把不熟悉的事情交给别人,否则就永远当不成一个管理者。

  

【夜读】如何培养自己的“成长心态”?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自己的「成长心态」呢?

  很多人对这两种心态,有另一种误解,就是认为它们跟性格绑定。其实不是的。

  每个人在其职业生涯中的不同时期,心态都有可能变化。比如,当你刚入职的时候,你的自信心可能会弱一些,可能会更倾向于不犯错、表现出最好的自己,担心影响自己的升迁;而当你成为团队的中流砥柱的时候,随着自信心和话语权的提升,你也许就不会对「犯错」过分介意——因为它已经无损你的威望。

  当然,这也因人而异。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意见的企业高管,也比比皆是。

  但无论如何,尽早培养良好的习惯,让自己以「成长心态」去应对职业生涯中的种种障碍、困难,对长远发展是有好处的。

  

【夜读】如何培养自己的“成长心态”?

  具体来说,可以从下面几个习惯入手:

  一、避免「习惯性反驳」

  你是不是经常有这样的习惯:别人说你一句什么,你第一时间的反应,不是思考,而是立刻抛出一个反驳?

  比如:「不,你听错了,我是说……」

  ——别人真的理解错了吗,抑或是你没有正确理解他表达的意思?

  再比如:「不,不能这样做,否则会……」

  ——别人的提议真的一无是处吗,会不会是你只看到缺点,没看到优点?

  很多时候,我们这种下意识的反驳,单单只是出于一种信念——「我肯定是对的,你说我不对,一定是你自己错了」而已。

  它并不一定更接近事实,也未必是更好的选择。

  我们总是保持着这么一种信念:一个优秀的人是不会出错的,承认自己错了会很难堪。所以,为了保持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以及在自己心目中),我们会逐渐形成这么一种「自我防卫」机制:

  你凭什么说我错了,你怎么知道不是你自己错了?

  这其实就是「固定心态」的一种表现。

  这虽然只是一个微小的细节,但长此以往,就会助长你的心态——你会慢慢听不进别人的话,变得固执和自行其是。

  更好的做法是什么呢?

  如果有人对你说了一些比较尖锐的话,不要贸然开口,先把涌上来的情绪收束住,问自己:他说的意思,跟你所理解的是否一致?

  如果没有把握,可以请他再说得具体一点,将双方的理解「调适」到一致。然后,摈除其中的主观色彩,问自己:他说的是不是事实?对你来说有没有值得吸收的地方?

  很多时候,我们的情绪和不快,其实并非来自对方的态度,而是出于我们自己的认知——你认为对方在冒犯你,殊不知这很可能只是他的习惯,他根本没有这个意思。

  时刻记住:不要从对方的立场和动机出发去揣度人心,只要就事论事,单纯考虑内容即可。

  二、正视自己的失败

  人总是有个毛病:对于越熟悉、信息越充分的对象,我们总会觉得它是越重要的。

  这种现象最明显的表现是什么呢?就是以自我为中心。

  由于每个人最熟悉的,都是「自己」,我们就很容易产生这样的幻觉:每个人都在盯着自己,自己犯下的一点点错误,都会被别人注意到。

  但实际上呢?如果你经常跟别人沟通,就会发现:大家都很忙,根本没多少人真的在意你。

  你所斤斤计较、耿耿于怀的错误和失败,对许多人来说,根本就是小事一桩,过几天可能就完全忘记了。

  没有人会一直在意你做过什么错误的决策、错误的行为,因为那些已经过去了,更重要的是,你面对「未来」的态度。

  如果长期被自己的错误束缚住,你就会失去在「未来」纠正错误、作出正确决策的机会。

  所以,不要过分重视自己的失败,而应该这样审视每一次失败:

  为什么我会失败?

  这个经历给了我什么样的教训?

  下次遇到这样的事情,我可以如何避免失败?

  这才是对自己、团队和公司,真正有意义的态度。

  三、多向别人请教

  人总是有路径依赖的。

  你用某个路径解决了问题,以后就会倾向于用同样的路径,这就叫路径依赖。因为这样做更省力,出现风险的概率也最小。

  久而久之,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你处理问题的路径,会被局限在一些简单、直接的方式里面;你用来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会被这些路径框住,会「自然地」从它们的角度出发去考虑。

  一旦这些路径本身发生变化,或者,出现了新的方法、新的路径,要进行迁移,成本就会变得越来越高。

  如何避免这个问题呢?这就需要在工作中,多向别人请教,用「群策群力的想法」来代替「自己的想法」,从而避免把自己束缚在某一条路径、某一个思维模式上面。

  接触到越多不同的思维,你的视野就会越宽广,能够看到的范围也会越全面。


大家都爱看
北京全市公园景区12日全部关闭怎么回事 强降雨将至 明日有大到暴雨!北京全市公园景区12日全部关闭怎么回事 强降雨将至 明日有大到暴雨! 维维股份遭调查怎么回事 事件或与股东违规占用资金有关维维股份遭调查怎么回事 事件或与股东违规占用资金有关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