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焦点 > 正文

传奇洛克菲勒第三代落幕

2017-03-22 编辑:

传奇洛克菲勒第三代落幕

  2003年,大卫·洛克菲勒出版家族史回忆录

  美国银行家、慈善家大卫·洛克菲勒(下称“大卫”)逝世,享年101岁。作为美国自建国以来最负盛名的家族之一,洛克菲勒家族已经传承了六代,第三代最长寿代表人物大卫·洛克菲勒的辞世,标志着富有传奇色彩的洛克菲勒家族的历史又翻过一个篇章。

  福布斯富豪榜排名显示,其生前资产达30亿美元,主要来源是标准石油公司。本月初,《2017胡润全球富豪榜》中,大卫还被评为财富超过10亿美元的最年长的富豪。

  洛克菲勒家族与中国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一桶煤油,近现代以来,该家族与中国的发展依然保持着密切联系,包括通过洛克菲勒基金会在中国修建学校、捐赠医学院。现在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就是洛克菲勒家族最早买下并一手发展起来的,模式几乎是复制了美国的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

传奇洛克菲勒第三代落幕

  洛克菲勒家族在1920年的全家福画像

  给世界带来“光明”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洛克菲勒”就是财富的代名词。大卫的爷爷约翰·D·洛克菲勒(下称“老约翰”)是美国第一位财富超过10亿美元的富豪,曾经创建了美国规模最大的石油企业集团。被分拆后逐渐演化成了如今的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雪佛龙以及康菲。1937年老约翰去世时,外界对他财富的估值是14亿美元,当年美国的GDP是920亿美元,他的财富占GDP的 1.5%。

  1859年,宾夕法尼亚州打出了第一口油井。此时已自立门户的老约翰借南北战争发了一笔横财。他敏锐地嗅到了石油的潜力。在石油繁荣的时代来临时,老约翰知道混乱只会给人们带来损失。对付混乱最好的方法,就是组织秩序,建立规范。所以老约翰在1870年建立“标准石油公司”的时候,他想要为炼油设立一个标准,公司的名字就叫“标准”。

  19世纪末,洛克菲勒的石油生意做到了上海。每买一公斤“洋油”,就赠送一盏“洋油灯”。一年之内,他赔了87万盏灯,却令上海变成了“洋油”天下。虽然这种垄断致富的方式招来质疑,很多人却认为洛克菲勒引导了整个石油产业的“纵向合并”,从而控制了从生产到分配到销售的全过程。

  但也正是这一盏“洋油灯”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光明。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傅蔚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前两年他作为中国慈善机构代表团受邀去洛克菲勒基金会和档案馆参观时就印象深刻。“19世纪末中国的油全是用他们家的,美孚的名字一直流传到我们小时候,小时候我们管煤油灯叫‘美孚灯’。”

  大卫是洛克菲勒家族的第三代,自2004年7月以来担任洛克菲勒家族族长。但他的事业重心不在石油,而是在曼哈顿银行。自其担任银行执行委员会主席兼总经理以来,曼哈顿银行资金从20亿美元上升到34亿美元。

  大卫拥有非常深厚的外交背景。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打开中美关系大门之后,大卫来北京拜会了周恩来总理等,他和邓小平也私交甚好。2003年底他接受采访时开玩笑说:“可能是我出道比较早,我大概是现在世界上活着的见过最多国家元首的人了,基辛格可能是一个例外,但也可能没我见得多。”他还因为曾经会见卡斯特罗一度受到媒体质疑。“再过20年,我可能就活过了这些‘臭名’。”

传奇洛克菲勒第三代落幕

  第三代洛克菲勒五兄弟

  中国渊源

  1901年初,洛克菲勒的孙子死于猩红热。几个月后,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成立。这一天,《纽约时报》的头条是“洛克菲勒给了科学20万美元”。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掀起了美国慈善业革命。四年之后,这场慈善风暴吹向了大洋彼岸。在一位叫盖茨的顾问的建议下,洛克菲勒决定“是时候让西方的光明和慈善漂洋过海了”。

  洛克菲勒家族与中国的投资合作最早是在1863年,当年仅24岁的老洛克菲勒将他的第一桶煤油卖到了中国之后,就对这个大洋彼岸遥远的国度充满兴趣,尤其是想修建学校。不过当时中国政府对外来办学并不十分“感冒”,洛克菲勒就想到投身于中国的科研领域,捐赠一所医学院。

  洛克菲勒基金会成立于1913年,首批捐资1亿美元。1914年底,基金会正式成立了专门负责在中国的医学项目管理机构——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hina Medical Board)。也正是这个基金会和洛克菲勒基金会一起创办了后来的“北京协和医学院”。为了实现在中国办一所培养综合人才的大学的梦想,老约翰曾三次派员来华考察。早在1909年就派出“东方教育考察团”,团员中包括了芝加哥大学的两位医生,他们提出在中国开展医学教育的必要性,建议在北京成立一个自然科学的机构,老约翰初步认为在中国的计划不宜过大,应该限于医学事业。

  1915年6月,中华医学基金会与当时北京的“协和医学堂”达成协议,用20万美元购买“北京协和医学堂”的全部资产,原“协和医学堂”只保留少量的人员,将新医院定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PUMC)。这一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院长韦尔奇和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的弗莱克斯纳这两名当时世界上最有名的教授随着考察团来到北京,为建校出谋划策。后来洛克菲勒又以12.5万美元的价格另外购买了医学堂附近的豫亲王府。最初,建造预算100万美元。到1919年底,短短五年内,建设学校费用已达750万美元。

  美国《时代周刊》记载:“从1913年5月开始的十年内,洛克菲勒基金会花费了将近8000万美元,其中最大的一笔礼物是给了北京协和医学院。截至那时,用于协和的共计1000万美元,比用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700万美元还多。据1956年统计,最终,基金会为打造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协和医院的总计投入超过了4800万美元。”

  1921年成立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就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在海外单项拨款数目最大、时间延续最长的慈善援助项目。

  前北京协和医学院校董事会秘书福梅龄(Mary E.Ferguson)曾在一本关于关于协和医学院的著作中表示:“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和洛克菲勒基金会创建北京协和医学院的过程是一段壮举。了解了这段历史,我们就会明白为何协和能够取得如此卓越非凡的成绩,对中国和整个东亚的医学教育与实践产生了如此深远的影响。”


大家都爱看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