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焦点 > 正文

基金壳资源“去库存” 超期未募集遇监管红牌

2017-03-22 编辑:

  中国公募基金行业正在上演一场壳资源“去库存”大戏,一定程度来讲,如同A股IPO堰塞湖泄洪一般。

  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21日,3月以来公募基金行业又有130只新基金成立,按照此速度,本月基金成立数量极有可能逼近历史较高水平。只不过,基金发行高潮背后并非市场繁荣所致,而是由监管指导下全行业“壳资源”被动去库存所致。

  3月中上旬,监管层公布了一份截至2月底全行业公募基金产品募集情况的文件,其中74家公司存在逾6个月超期未募集的情形。实际上,早在去年12月,监管层已在业内传达了相关指示,即2017年1月起,产品获批而超期未发的情况占比超过60%的基金管理人,日后申报基金产品将受限。基金公司若想继续申报产品,需通过现场检查,一个月内可以申报一只新募集基金产品的注册申请。

  上述74家基金公司均存在不同程度超期未发情况,比如中金基金公司超期未发的占比为100%、中融基金为67%、中邮创业为83%。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获批超期未发产品数量占比超过60%的话,基金公司一个月内正常将无法被接受产品注册申报材料了,几乎不会有一家公司会冒着监管核查的风险去申请申报一只产品,一旦核查出问题便是大问题。

  基金发行高潮背后

  沉寂一段时间的基金发行市场再度爆发。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21日,3月以来共有130只新基金成立,这一数据仅低于2016年12月的213只、2016年11月的181只和2015年的149只。在3月剩下的10天里,若按此前每天成立6只产品的节奏,那这个月份基金成立数量极有可能逼近历史较高的水平。

  然而,基金发行数量的井喷并不意味着市场的繁荣,相反从历史数据的对比来看,当前基金的发行处于弱势。据Wind资讯统计,今年3月以来,成立的130只基金发行份额共计1022.83亿份,平均到一只基金头上约为7.87亿份,而对应的平均发行时间约为25天。这一发行数据远低于过去两个会计年度内的平均情况。2016年,共有1151只基金发行,规模总计1.83万亿元,平均募集份额9.41亿元,每只基金平均募集时间约为15天;2015年822只基金成立,募集金额总计1.64万亿元,平均募集份额20亿元,单只基金平均募集时间约为12天。

  从基金发行的角度来看,今年是公开发行较为困难的一年,延期募集的现象屡见不鲜。近期中信建投发布公告称,中信建投睿康混合基金原定于2月13日起募集至3月23日募集结束,延期至4月21日。而在3月份成立的基金中,万家家泰、兴业18个月定开债基、安信新低点、民生加银鑫益、万家家盛、海富通欣盛定期开放、国泰融信定增等基金的发行期时间为86至92天不等,基本用足了3个月时间。据证监会7月7日发布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的第十一条规定,基金募集期限自基金份额发售之日起不得超过三个月。此外,行业内有接近两成的新基金募集时间超过60天。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称,3月份基金成立数量多,主要是去年12月起发行的基金数量特别多,到了今年3月份必须要成立。据Wind资讯统计,从基金发行起始日角度来统计,去年12月基金发行数量189只,仅次于委外定制基金发展高峰期的2016年11月,但当时的情况是基金市场频现新产品单日、快速成立。

  监管指导行业乱象

  2016年,中国公募基金行业经历了产品数量大扩容。尽管遭遇过此前的“股灾”以及去年10月以来的债市调整,但在委外资金的推动下,公募行业“量价齐升”,一年发行数量破千只,整个行业体量站上9万亿大关。

  一边是委外资金的蠢蠢欲动,一边是基金市场践行的注册制,很多基金公司都在积极申报新产品以备日后应对机构以及市场风口所需。这也造成了行业内大量产品获批而超期未发行的情况发生。

  3月中上旬,证监会公布的一份截至2月底的全行业公募基金产品募集文件显示,74家基金公司已获批的而超期未发行的情况,比如中金基金、中融基金、中邮创业批而未发的比例高达100%、67%、83%。按照监管最新要求,基金管理人存在基金产品超过六个月进行募集,需要对原注册事项进行实质性调整的,可向证监会提交变更注册申请。基金管理人一个月可以申请一只基金的变更注册,每只基金产品的变更注册申请不能超过一次,变更注册申请获批后应当在6个月内进行募集。对于超期未募集产品数量占比超过60%的基金管理人,经现场核查,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投资运营、人员配备等方面不存在相关问题的,每一个月可以申报一只新募集基金产品的注册申请。

  华南一家基金公司渠道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称,实际上监管的态度还是相对柔性的,过去半年不间断地进行政策指导,显然是继续在呵护着基金市场的健康发展。

  去年10月末及11月初,针对基金公司快节奏申报产品的“囤壳”乱象,监管层窗口指导基金公司的产品发行工作,规定一个月内,各家基金公司上报产品数量不得超过10只。此后,这个行业开启了获批“壳资源”的去库存期。

  第一财经记者获悉,去年12月监管也曾下发通知称,要求自2017年1月起,对于超期未募集的基金产品数量达到或超过已批复未募集基金产品总数60%的基金管理人在产品申报上将受限;基金公司若想继续申报产品,需通过现场检查,一个月内可以申报一只新募集基金产品的注册申请。

  华南一家基金公司产品经理称,本次监管发布了截至2月末各家基金公司超期未发行的数据,警示业内囤壳未发的公司将遭遇不能申报产品的后果。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市场总监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理论上监管来现场检查如果没有问题的话,一家基金公司可以一个月内申报一只产品。但实际上,几乎没有一家公司愿意冒这个风险。“一旦有任何一个问题被检查出来,就有可能是大问题。”

  证监会网站最近一次披露的信息显示,进入3月份,仅有鹏华基金、广发基金、上投摩根、平安大华、华富基金、建信基金的新产品申请材料被证监会所接收。

本文相关推荐

基金超期未募集

超期未检什么意思

募集方式发行股票

电梯超期未检处罚

户口托管超期 如何处理

市值最小的壳资源股票

基金提前结束募集

特种设备超期未检

青岛进口超期费

如何解决超市超期库存

2017上海国企壳资源股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


大家都爱看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