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焦点 > 正文

摩拜、ofo“血战钢锯岭”(3)

2017-03-21 编辑:

  3月1日,ofo也宣布完成4.5亿美元的D轮融资,这轮融资由DST领投,滴滴、经纬中国、中信产业基金、新华联集团、Coatue、Atomico等跟投。据估计,截至目前,摩拜和ofo两个公司总融资额都分别达到了6亿美元以上,势均力敌。

  

摩拜、ofo“血战钢锯岭”

  虽然从表格看来,摩拜和ofo双方的投资方背景、实力都非常强大,但是细看会发现,两者背后资本差别不小。

  比如,ofo的投资方有着很强的“滴滴”元素,除了滴滴对ofo进行了直接投资,很多成员和滴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ofo投资方经纬中国、金沙江创投、中信产业基金都是滴滴的投资方,而王刚是滴滴的天使投资人。

  这倒不难理解。除了“共享经济”的价值观相互契合,共享单车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属性与滴滴的打车服务也有着天然的互补,滴滴进入共享单车市场是板上钉钉的事。

  再来说说摩拜。摩拜以前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就曾经说过,相比于投资方带来的资金加持,他们更看重投资方的战略资源,因为战略资源可以帮助摩拜快速发展壮大。

  虽然ofo率先获得融资,不过,摩拜的投资方队伍背景更加多元。除了有腾讯、携程,还有富士康、华住酒店集团等传统企业巨头。业内人士分析,腾讯的流量、富士康的产能、携程的旅游资源、华住的酒店集团支撑,在出行产业链条上都可以给摩拜支持。

  其中,腾讯的入场尤为引人注目。当年,滴滴在获得腾讯投资后,腾讯对其第三方支付和大数据等方面都给予了支持,最终帮其在惨烈无比的出行大战中获得胜利。而获得腾讯的投资,意味着腾讯手上微信、QQ两个分别拥有7.5亿和6.7亿活跃用户的App或将可能成为摩拜的流量入口。

  今年2月,微信和摩拜宣布,用户可以直接通过微信扫描摩拜单车上的二维码,即可进入摩拜小程序启动使用摩拜单车,这意味着微信的用户流量可以更容易地转化成摩拜用户。

  ofo也不甘示弱。3月16日,ofo宣布与芝麻信用对接,用户可以用支付宝免押金“信用解锁”,而ofo也因此获得了一个重要的流量入口。

  合并之争

  资本加持、跑马圈地、模式趋同、烧钱补贴……这无疑是中国移动互联网浪潮下典型的一个行业从兴起到激烈竞争,直至角逐出行业翘楚的必经之路。

  被当做中国移动互联网领域教科书般案例的专车大战,和现在打得焦头烂额的共享单车大战,看起来也有很高的相似度。

  比如,两者都是聚焦出行领域,都是移动支付的重要场景。不过,差别在于,共享单车是短距离出行,具有更低的价格和更高的人群覆盖潜力——这也意味着,后者在商业模式上更容易自圆其说。

  因此,虽然同是出行领域,滴滴优步的补贴逻辑未必能完全套用在共享单车身上,由于收费本身相对低廉,共享单车的用户对于价格的敏感度要比打车低得多。而此时,车好不好找、好不好骑、找到的车是否损坏等用户体验很可能成为拉开共享单车差距的关键。

  “共享单车应该不会像滴滴当年那么烧钱,最重要的是(共享单车)需求更加刚需,”启明创投黄佩华说。

  的确,当年的专车烧钱大战背后,并不止抢占市场这么简单,背后其实有着阿里和腾讯培养用户移动支付习惯的意图;而这一次的共享单车大战,除了加深用户移动支付习惯,更多的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培养。

  当然,无论合并与否,打过的仗都并非白打。

  假设未来合并,在在滴滴和快的的合并案例中,由于双方市场份额接近,股权按照1:1合并。

  之后,滴滴和Uber合并时,根据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的说法,优步最初想拿滴滴40%的股份,但是,打过一仗之后,这个数字就变成了20%。

  “和平是打出来的,不是谈出来的。”针对滴滴收购优步中国,朱啸虎在朋友圈回应。

  而现在,又一次投资了共享单车ofo的朱啸虎认为,ofo和摩拜不太可能合并,因为产品、基因和运营模式都有很大差别,合并的成本太高。

  但投资人方面也出现了不同的观点,ofo投资人经纬创投的肖敏曾在一个活动上表示:不论从资源统一调度方面,还是从用户的需求来说,其实有一家公司就足够了。

  无论如何,这一定是一场长期战役。乱局之中,市场扩张、运营与资本的角力,还远未停止。

  *摩拜与ofo的单车损耗成本仅为界面新闻记者预估数据。首先,摩拜和ofo单车损坏率的具体数据不得而知;其次,两家具体单车投放量并未公布,而且摩拜单车经典款和Lite款占比并不清楚;第三,单车损坏维修费用占单车本身成本具体比例也还无权威数据;最后,因为共享单车的整辆损毁率难以统计,所以未计算在内。


大家都爱看
Uber无人车被撞翻 | 北京加紧制定共享单车规则Uber无人车被撞翻 | 北京加紧制定共享单车规则 遭禁停 监管不断收紧下共享单车是否会重走老路?遭禁停 监管不断收紧下共享单车是否会重走老路?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