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记者量身打造的行业资讯平台
最快的传媒要闻、最全面的财经舆情、最敏锐的传媒投资风声、最前沿的媒介变革趋势,是资讯门户也是工作平台,近万名财经记者注册、二十万主流财经人群实时关注。
文 | 蓝鲸传媒 耿牧风
谁都没有料到,“刺死辱母者”的案件以这样一种骇人听闻的遭遇和极端的矛盾冲突,引爆了这个周末的舆论场。截止发稿,预计社交媒体上相关话题已有上亿条评论,官媒第一时间针对此事发表评论,自媒体大V群情激奋,不仅仅群众,许多意见领袖和法律专家也卷入这场大讨论,向来充满分歧的互联网上,这次竟罕见显现出一边倒的态势。
图片来源于:BlueMC
“刺死辱母者”案引上亿条评论
情、理、法究竟该如何决断?极端环境下,当事人于欢究竟是不是正当防卫?办案民警是否属于渎职……这些都成为“刺死辱母者”案的焦点,在南周将这一案件大白天下,各家媒体纷纷跟进之时,以官媒为代表的的媒体机构也在思索事件背后的意义。
25日澎湃新闻首先对事件进行评论,在题为《辱母案:期待“正义的理据”》中写到“舆情是舆情,法律是法律。两者之间不能混淆,但两者之间并非天然对立……”26日早晨,人民日报发表评论《辱母杀人案:法律如何回应伦理困局》,文章认为“当刑事个案生成为社会公共事件时,它所带来的讨论,无疑具有启发民智的意义,甚至关乎我们对法治未来走向的信心。”《侠客岛》也审慎提出《对司法失去信任才是最可怕的》观点,认为“司法,不仅关乎纸面规则的落地,还关乎规则背后的价值诉求,更关乎人心所向,伦理人情”。
图片来源:南方周末
相较于官媒的冷静克制,自媒体和网民更多地表现出对该事件的失望和愤懑,其中来自公众号毒舌电影的一篇名为《我恳求判“刺死辱母者”无罪》的文章刷爆网络获得大量转发,在一些舆情分析工具中,该文章的影响力指数居前。“刺死辱母者”的话题在社交媒体上引来了上亿条评论,以“有态度”著称的网易新闻客户端上,该报道新闻源就收获了226万条评论,大量评论收获数万赞。
新京报评论员佘宗明认为,“刀刺辱母者案”成为刷屏话题,是因为它投射的现实截面与人们的遭际可能有重叠。其发生逻辑与具体情节有较强的代入感,为人们的移情提供了落点——与其说是公众关心于欢,不如归结为人们从于欢身上看到了自己。
而环球时报在评论中也提到,于欢案迅速导致高度密集的舆情,这是互联网时代的一大特点。目前社会上一些人对法律信心不足,有焦虑感,或者针对社会存在的某些不公正现象有情绪,因而对每一起被报道出来的争议案件都很敏感,互联网舆论一点就着。
“济南公安”引火烧身
舆情助推下,各政府机构在26日都做出了相应的回应和表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山东最高法院、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山东省公安厅先后通过官微回应,表示对该案的关注和最新的处理意见,媒体和社会各界在下一阶段将密切关注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此案的二审进展。
环球时报在针对此案件的评论中特别提到,“当舆论场上有人就此案说过头话时,官方切忌与那些人要求的方向“对着干”,导致与民意的基本面相抵触”,但一家官微却在此事件中突然冒出了几句“大不韪”的话,迅速被汹涌的民意咬住,把网民给结结实实地得罪了。
据悉,正在“辱母杀人案”的舆论在网络上发酵时,@济南公安在3月25日发布微博“情感归情感,法律归法律,这是正道!”,虽然该条微博并未指明针对某事,但放在当时情景很容易被认为是针对“辱母杀人案”的回应,加之济南与聊城同为事发地山东省,一时间济南公安官方微博遭到网友集火。
但随后该官微又在今天上午发布配图文字“世事多奇葩,毛驴怼大巴”,这类极具象征意义和讽刺意味的图文,被视作是该官微对网民评价的奚落和嘲讽,无疑让本就恶化的关系彻底崩溃。
虽然事后该官微及时删除,随后澄清“发布者非民警,是个人行为”,但这种“甩锅”的老套路并不能说服群众,目前@济南公安的微博评论区仍旧“一片火海”,该官微势必将对此次言论出格付出相应的代价。网友不仅翻出“济南公安局下属企业参与放贷”的旧闻,自媒体也一片恭贺“济南公安提前完成KPI”的讽刺之声。
政务新媒体“车祸式”公关几时休?
事实上,政务新媒体的“公关事故”近年来屡见不鲜。稍早时候,在丽江深陷“塌方式舆情”之中时,先是在回应女游客被打事件上,有关部门的官微转发对抹黑女游客的网络传言。随后丽江官微“古宣发布”怒怼网友:“你最好永远别来!”,亲手将丽江在这场“公关危机”中推到极端被动的境地。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