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焦点

“脱实向虚”风险已现,依靠银行能否化解?

字号+ 作者: 来源: 2017-03-26

“脱实向虚”风险已现,依靠银行能否化解?,ps里哪个画笔中间实二头虚,摄像前实后虚技巧,实腿转与虚腿转那个合理,复数的实部和虚部

“脱实向虚”风险已现,依靠银行能否化解?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上,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陈文辉表示,金融业如果脱离了实体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就失去了盈利的基础,最后必然会出现系统性风险,这也是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最后只好由财政买单。

  财政买单,这是官话。真正的买单者,是纳税人,特别是承担着居民就业、收入增长,包括税收主要责任的中小企业,是买单的主体。而恰恰是这个承担着主要社会责任的群体,却在资源分配、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方面一直被边缘化。所谓的“脱实向虚”,最根本的就是弃中小企业而助他。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金融危机在给中国经济带来极大冲击的同时,也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矛盾和问题逐步暴露了,“脱实向虚”就是最为突出、也最为典型的问题之一。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不仅“脱实向虚”的问题继续存在,“脱实向虚”产生的后果也正在逐步显现。表现在财政方面,就是财政收入增长的潜力越来越小、增长速度越来越慢,经济能够提供的税源越来越贫乏,增长率已在1位数徘徊。表现在金融方面,就是银行的盈利能力急剧下降,不良额、不良率快速上升,尤其是隐性不良非常严重。多数银行的利润率在向盈亏平衡点靠拢,于是,只能依靠规模来支持,依靠规模来维持暂时的平衡。这不,房贷和开发贷就成了银行最主要的追求目标,最终,导致“脱实向虚”矛盾更为严重。

  毫无疑问,“脱实向虚”带来的后果,不仅已经显现,而且正在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金融,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能量的能力越来越弱,甚至出现了需要依靠财政来帮助其化解风险的现象。譬如地方债务置换,实质就是风险无法控制,只能向后延续。而由于财政承担了许多不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导致财政对经济的促进能力也大大下降,减税、补贴、转移支付等能力减弱,出现恶性循环。所以,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脱实向虚”风险已现,依靠银行能否化解?

  值得注意的是,“脱实向虚”问题的产生,也不是银行一家的事。如果外部环境好,外部环境不利于“脱实向虚”问题的产生,也能够对“脱实向虚”产生有效制约。至少,不会象现在这样严重。问题的关键在于,“脱实向虚”是一个系统性问题,是各个环节全部失控、共同影响的结果。在政策层面上,对房地产市场过度放开,对地下金融过度容忍;在项目审批层面,有关方面基本上是不顾产业政策、不讲产业政策引导,而是凭感觉办事,譬如钢铁行业,已经产能严重过剩,竟然还能批准广东湛江和广西防城钢两大钢铁项目,迫使国资委不得不把宝钢和武钢合并;在资金引导方面,这些年来,财政资金都走的什么路线,对实体经济给予了多少扶持,又在引导实体经济方面安排了多少资金,可能只有管理层自己心中有数;在操作层面,就更是“脱实向虚”完全失控了,开发商和政府融资平台能够获得如此大规模的资金支持,没有银行的“脱实向虚”,是做不到的。

  需要特别引起重视的是,面对“脱实向虚”问题已经十分严重,风险也正在逐步显现,无论是管理层还是地方政府,似乎并没有摆脱掉“土地财政”、“政绩经济”的渴求,仍然寄希望于依靠房地产开发、城市建设来稳定经济、创造政绩,房价持续上涨、土地收入屡创新高,“脱实向虚”还如何解决。所以,要想解决“脱实向虚”问题,就必须从解决政府的考核机制入手,从政府入手。在此基础上,再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与办法,制定有利于资金“脱虚向实”的政策,不要再在“脱实向虚”之路上越走越远。如果不化解好“脱实向虚”带来的风险,后果不堪设想。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tanhaojun1962)

本文相关推荐

实职虚职干部排名区别

公务员虚职转实职的规定

摄像前实后虚技巧

为什么要脱虚向实

复数的实部和虚部

实热和虚热的区别

ps里哪个画笔中间实二头虚

骑马与砍杀实与虚攻略

照片虚怎么修实

实腿转与虚腿转那个合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