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前些天,吴老师写了一篇《90后就别买京沪深的房子了》,“这是我第一次建议同学们不要买房。”
这个观点引发不少大号各抒己见、参与争论:
@叶檀:如果90后都不买房,这几个城市不到10年就会死亡。
@财经韬略:可能给北上深的90后灌上一剂有麻醉效果的迷魂汤,让他们错失楼市的“白银十年”。
@未来知识图谱:本质上是举家族之力买房,不管北上深怎么限购限贷,仍会有90后买房。
……
90后买不买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未来一线城市的发展。如果高昂的房价逼走了年轻人,这些城市还有未来吗?小巴采访了几位大头,来听听他们的分析。
叶檀
财经评论员、财经专栏作家
“赶走年轻人的城市是没有前途的”
首先,现在各个城市处于财富梯级分布的状态,北上深最高,尤其是北京,其次是上海、深圳。以大城市为核心,然后是周边卫星城,再是其他热门城市,呈现这样一个梯度布局。
一个城市如果很有活力,通常可以分两方面来说:
?城市集聚了很多财富,享受到发展的红利;
?城市有未来,创业者集聚,财富才会集聚。
比如上世纪初的上海,基本上穷人、富人都聚集在那里;再比如东京,很大一部分年轻人聚集在那里。
房价很高怎么办?就做大东京都市圈。年轻人通过轨道交通,在卫星城买房,在市区工作,来回呈钟摆式移动。这种情况在北京等大城市已经可以看到。
所以,最终并不是把年轻人赶离大城市,而是让他们在大都市圈中立足。比如我们在长三角看到的大都市圈,是以上海为核心,两侧延伸至杭州、南京。上海周边的花桥、太仓等,都被视为上海经济体的一部分。年轻人呈钟摆式移动,从本质上说并没有被赶离都市群。
如果要说被赶离,那就是创业失败,到四五十岁仍然没有财富。还有一个情况是,即使没有成功,但在资产价格较低时买房,也能获得资产的回报,而且回报率相当高。
一个城市如果发展得很好,一定有存量财富和增量财富。而增量财富一定是年轻人创造的。那么,如果一个城市赶走了全部的年轻人,甚至使他们在卫星城都无法立足,这样的城市是没有前途的。
韩世同
广东省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
“90后没有必要被房子所困
可以流动性、国际性发展”
年轻人在大都市圈层中该如何生存和发展,买房是不是必由之路?吴老师说,买房就是抱住那根没有水的“桥柱”,放下就可以踩到地了,意思是不买房也可以生存和发展。我赞同这种观点。
吴老师在专栏中说到,中国的大城市应该学习柏林,提供大量的廉租房、提供住房金补贴以及租房政策偏向租房者。
其实,我看到的是,深圳正在做柏林同样的事情。深圳“十三五”期间将建设40万套保障性住房,投入市场的达35万套,其中七成左右面向户籍和非户籍人才。不知道落地情况如何,但至少计划是这样的。
同时,深圳市实行人才租房补贴制度,符合规定的可获补贴标准为:本科15000元/人、硕士25000元/人、博士30000元/人,这样的举措让年轻人可以抵御高租金带来的生存压力。
其实,90后以及未来00后这些年轻人,不必被房子所困。同时,假设年轻人不在大城市买房,10年后这些城市也不会走向落寞。因为本身就有很多90后、00后生活在大城市,他们已经有了房子。
而外来的年轻人,即使不在大城市买房,但他们的流动性很强,就算在大城市租房,也会成为城市居住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年轻人在大城市发展,只要收入能够匹配得上就没有问题。当收入能力、支付能力很强时,不买房也不至于让这些人被困在某一个地域,可以国际性发展。相反,如果不具备购房能力,硬生生地把自己未来的二三十年都负债于某个都市的某套房屋,这样的年轻人非常可悲。
未来必然会像国外的一些城市一样,很多人并不一定要拥有固定的居所,可以流动性非常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到不同的城市去体验不同的生活。
黄家荣
资深房产投资者
“十年后京沪深不仅不会死
而且买房的准入门槛会更高”
对于来自普通家庭的90后,毕业后远离故乡到京沪深奋斗,确实是竭尽全家的力量,也难以凑出一套京沪深像样刚需房的首付。
我建议过很多这类90后、95后,在离自己家乡不远的大城市生活,最好在国内重要交通枢纽的省会城市,生活工作、买房压力比起京沪深轻松很多。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