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政府给楼市三个月上涨预期,房价岂能不涨?
易宪容
近两年来,各城市的房价疯狂上涨已经成了常态,这当然与政府的各种房地产政策有关。也就是说,各城市房价的疯狂上涨,基本上是政府各种房地产政策推出的结果,否则好好的房价如何突然间会出现疯狂上涨。不过,这仅是房价疯狂上涨的原因之一。其二的原因是政府的各种言论影响市场预期,以此来推动房价上涨。
比如说,去年930之后不少城市推出了一系列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从这些政策所宣示的目标来看,当然是要遏制房价再疯狂上涨,甚至于说要遏制资产泡沫,遏制楼市泡沫,并让房地产市场重新定位回归到居住功能。但是在出台这些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同时,各级政府官员及各种官方经济学家的言论都在说,既要遏制资产泡沫及房地产泡沫,也不要让房价大涨大跌。
其实,当疯狂的房价把楼市的泡沫吹得巨大时,要遏制房地产泡沫,要挤出房地产泡沫,房价不下跌如何可挤出泡沫,这不是天大笑话。就如中国房地产市场要去库存,但房价则只涨不跌一样(按照经济学常识,东西多了当然价格下跌,让更多的需求出现,但中国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则不是这样,去库存则是要让房价上涨)。还有,当房价上涨甚至于疯狂上涨时,没有看到哪个政府官员出来说,房价要稳定,不能让房价疯狂上涨,但是当调控政策出台有可能会出现房价下跌时,立即就有政府官员出来说要稳定房价。天底下只有中国官员才会如此来操控房价。而这样一种房价的操控,其实就是给市场一个明确预期,中国房价只能上涨而不能下跌,或政府不会让房价下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房价岂能不上涨?房价的调控岂能有效果?
更好玩的是,北京市政府对这种房价操控更是具体。我记得去年930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时,北京市就有政府官员出来说,北京市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一定会保证未来一年北京的房价在环比不上涨。这些言论真的太好玩了。我当时就批评指出,北京市的房价已经连续上涨了17个月,升幅达63%以上了。如果要保证北京市的房价环比不上涨,每个月下跌零点八个百分点,一年下跌一个百分点,那么北京的房价要回到17个月前的水平,至少要花60年以上。在这种言论下,北京市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能够起到什么作用。结果是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了几个月,尽管交易量有所下跌,但北京市的房价不仅仍然顶在天花板上,而且还在持续上涨。
面对这种局面,北京市政府又得出台所谓的最为严厉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即认房又认贷的限购限贷政策,把按揭贷款还款期缩短为25年,提高首付比率,还规定企业购买的住房3年內不得出售等。同是,北京市政府更是表明,如果这些房地产调控政策在3个月内仍然无法遏制疯狂上涨房价,政府则考虑3个月后出台更为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
对于一个以投机炒作为主导的北京房地产市场来说,对于仅是用行政性的方式来调控及房地产投机炒作者无孔不入的楼市来说,北京市政府这些言论意味着什么?就如930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之后政府官员所说,要保证北京市的房价环比不上涨即北京市的房价不会下跌的意义一样,这种北京市政府官员的保证其实就是告诉市场的住房投资炒作者,未来三个月北京市的房价还是会上涨,各路房地产投机炒作者赶紧在这三个月内进入市场吧,否则,房价会越来贵,特别是在过了三个月之后,住房投机炒作者要想进入市场也是不可能了。
可以说,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如果住房投机炒作者知道政府已经给住房炒作预留了三个月的时间,而金融市场的资金又是十分泛滥,那么他们就能够以其方式来突破政府所出台的限购限贷政策。什么首付提高及按揭贷款减少,对他们起到作用都会十分有限,只不过是让其投机炒作成本些许增加而已。
还有,这十几年来,每年房地产调控只是会让房价越调控越高,住房投机炒作者早就知道了政府这样底气,因此他们也知道尽管当前北京市政府出台所谓的最为严厉的调控政策意义,知道这种调控政策一旦触及到经济增长及地方财政时,政府的这些调控政策又可能松动。所以,每一次房地产调控都成了他们进入房地产市场的良机。因为,他们也知道进入市场,至多也是持有一两年,只要房地产调控政策一放松,北京市的房价又会暴涨,房地产投机炒作又是大获得暴利最好的方式。所以,北京市政府这些言论,明确地给住房投机炒作者入市选择的三个月良机。
可以说,尽管中央明确给中国房地产市场有清楚的新的定位,但是地方政府还是有自己小算盘,地方政府根本上不愿意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向下调整,反之地方政府还会以明确或暗示的方式来推高房价。而中国房地产投资炒作者早就摸透了地方政府心理,往往每一次调控都会成为他们入市良机。政府这些言论就是给了北京房价三个月上涨预期,投机炒作者岂能会退出市场?房价岂能下跌?
本文相关推荐
北京楼市崩盘后房价
未来房价上涨的20城市名单
中国3月楼市房价下跌排名
中央曝光楼市阴谋房价或下跌
楼市新政对三四线房价
中国房价必涨十大城市
龙岩楼市房价暴跌
10年后房价会涨多少
房价数据已背离楼市真相
北京通州房价现在多少
房价下跌比上涨可怕
中国楼市房价上涨的原因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