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焦点

无惧脱欧敏感期 上清所扎根伦敦金融城中心腹地

字号+ 作者: 来源: 2017-03-22

无惧脱欧敏感期 上清所扎根伦敦金融城中心腹地

  3月20日,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宣布将于3月29日正式启动脱欧程序,即触发《里斯本条约》第50条。等待英国与欧盟的将是长达两年的漫长“分家"之路,而最终的结果无疑将影响着欧洲乃至全球经济的未来格局。

  然而,在英国被巨大不确定性笼罩的当下,中英经贸合作的脚步并未迟疑。3月22日,上海清算所(下称“上清所”)伦敦办事处宣告成立,地处伦敦最繁华的金融城中心腹地,毗邻英国央行。作为上清所在海外设立的第一家办事机构,兼具标志性与实践性的重要意义。

  “去年第八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明确指出,双方将联合推进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不到4个月我们的伦敦办事处就成立了,第一时间落实了中英双方的对话成果。”上清所董事长许臻对第一财经表示。在业务开展方面,伦敦作为全球第二大人民币清算中心,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离岸人民币市场的相关清算业务快速发展,“占据伦敦联络欧洲”无疑为中国金融基础设施继续与国际接轨迈出重要一步。

  伦敦金融城亚洲事务大使马雪莉(Sherry Madera)则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称,上清所伦敦办事处的成立,意味着中国金融机构更致力于在英国的长期发展,虽然“脱欧”会导致未来几年不确定性增加,但不会动摇伦敦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

  中英金融合作落到实处

  今年,中英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45周年为双方加深合作提供了良好契机,有望推动在金融、投资、贸易、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领域的合作取得新成果。

  “我认为,中英经贸合作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经商处公参金旭此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英国首相梅在首次正式讲话中表示,希望退出欧盟后能与更多国家达成新的贸易协定时,最先提到的就是中国。”金旭表示,中英两国都致力于推动结构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互补性突出,合作潜力巨大,双边经贸合作面临难得的机遇。

  在金融领域,此次上清所伦敦办事处的成立就是最好体现。

  上清所自2009年成立以来,成为中国金融系统重要性基础设施,是经中国人民银行认可的合格中央对手方机构和中央证券存款机构。去年,上清所业务保持迅猛增长,全年清算业务总量579.2万笔,清算金额达到219.4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8%、74%。

  作为上清所在海外设立的首家办事机构,伦敦办事处的主要职责是建立与英国和欧盟金融市场参与者、同业机构的直接联系和沟通机制,探索业务合作可能性,促进国际金融合作,推进跨境监管协调,降低业务监管成本等。

  “我们要以伦敦为主,了解、掌握国际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并参与相关建设标准和业务规则的拟定。同时方便我们更直接关注海外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市场,为上海清算所走向国际市场提前布局。” 许臻说道。

  英国财政部金融服务司司长卡瑟琳.布拉迪克(Katharine Braddick)表示,虽然中英两国致力于加强在金融领域的合作,但政府间的互动往往有限,来自两个市场机构间的合作才是拥有更大发展空间的模式。

  对于市场担忧的”脱欧“对英国金融中心地位的冲击,马雪莉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英国金融业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如今又有一流的专业人员,高质量的配套服务,以及语言、时区、法规等方面的优势,即使脱欧后,英国也将是欧洲唯一的全球金融中心以及全球第二大人民币离岸中心。

  “试想如果英国不再是欧洲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只会导致人民币业务更加分散到巴黎、法兰克福、柏林等城市,这样既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业务的深入开展,同时几个城市也无法形成比较优势,聪明的投资者不会希望看到这种后果。” 马雪莉说道。

  “沪伦通”仍面临技术难题

  在中英金融合作领域,另一备受关注的话题——“沪伦通”热度始终未减。

  关于 “沪伦通”何时有望开通,此前有知情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沪伦通”的筹备仍在进行中,预计今年会有积极进展,“双方都有达成合作的意愿,已多次互派研究团队实地考察。” 一旦上海证交所和伦敦股票交易市场真正实现了互联互通,体量将比“沪港通”更大,想象空间巨大。

  然而,面对两地股市的巨大差异,仍有诸多挑战需要应对。

  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部副总监方芳对第一财经表示,首先要解决A股市场与海外市场面临的交易机制上的差异,尤其以A股目前10%的涨停板以及T+1交易制度最为明显。“欧美市场大多实行的是T+0制度,而国内采用T+1,在进行跨境连接时,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此外,要在限价方面进行改革,10%的涨停限制会影响价格发现,导致市场流动性下降。所以我们既要考虑改革的可行性,又要考虑根据市场流动性的不同做差异性交易的方法。”方芳说道。

  马雪莉则对记者称,虽然中英双方都致力于推动“沪伦通”的实现,但两地在技术、时间、地域以及文化上的差距,导致需要比“沪港通”付出更多的努力。同时她强调,眼下对于两边投资者的教育同样重要,即使“沪伦通”最终实现了,如果投资者对机制了解不充分,也不会有很大的投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除“沪伦通”正在积极探索外,据第八次中英经济与财金对话发布的《中英金融服务战略规划》,两国在资产管理、银行业、资本市场、保险业、绿色金融、“一带一路”项目融资等领域也在进行着深入合作。

  与此同时,在英设立经营性分支机构和非经营性机构的中资金融企业不断增加,中资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地处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积极拓展优质客户,努力提升自身产品及服务专业能力,整体业务实现较快发展。2016年3月,中国邮政收购苏格兰皇家银行EFT业务。2016年5月,中国工商银行旗下工银标准银行收购巴克莱伦敦贵金属仓库。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