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同阳看来,即便做粗活也要成为行业里的佼佼者。他以石刻人自称,而且始终认为自己是个农民,法天尊地,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仇文才老汉在世时,逢年过节必亲自登门以谢师恩。时至今日,虽然双目因石刻而受累,却也其犹未悔。
【三】 传承的问题
然而,王同阳的儿女并没有承继父亲的志业,从其种种表述来看,或许在他眼中,石刻始终是不得已而为之,安身立命,养家糊口而已。在今日,这头一桩便是观念的问题,望子成龙,在关中“耕读传家”的整体文教氛围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再说眼下从事石刻行业仅能糊口而已,直到2016年他才有余力在原址之上营造新居。不过,王建虎则不然,他的碑刻生意收入可观。作为陕西省书协会员,为国内外数十家博物馆、碑林纪念馆、镌刻复制碑石数百通,并受邀日本讲学,因此获利颇丰。
当问及其往赴日本的机缘,回答称是随着日本机械工艺的高速发展,石刻艺人断代,借助电脑雕刻的作品书法家又看不惯。2003年,日本地方要建自然公园碑林,他得西安碑林博物馆馆长推荐,前去刻了几块碑,教授老小学生。有一个老汉七十五岁,说活到一百岁还能再干二十五年。另外,还有大学老师,也有小孩子前来学习石刻。
相比之下,在富平当地,年轻人越来越少涉足石刻行业了。“就是一个冷门,会全活的(年轻人)几乎没有”,王同阳不无惋惜地说道。“社会在进步,工艺也在进步,做雕刻、版刻和电动工具结合地走,一层一层,不可能和过去一样(只靠手工)。”
同为石刻艺人的王同阳三哥说:“现在好多(石刻)都是机器来完成的,就不是原来那种精雕细刻了。手工慢慢流失了,过去刻字的钩子目前社会上已经不用了。现在社会上练雕刻的很多人都未必懂,当年就是以王家‘油素双钩’(把纸上的字拓到石头上,以及把石头上的字拓到纸上)技艺来申报的非遗。”(2014年,富平石刻入选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他们解释说,之所以从事手工石刻的人少了起来,主要是年轻人觉得“太苦”、“划不来”,在石刻厂的工资比当匠人的工资都低,因此许多人情愿外出务工。事实上,问题在于手工石刻养活不了太多的石刻艺人。虽然民间需用墓碑的数量越来越多,但多倾向于电脑雕刻产品或机刻品,此类价格较之手工雕刻便宜许多。
“社会往前发展,传承的事情越来越好,咱首先得有这个希望。”王同阳说。他在想,未来人们会越来越重视手工的价值,而他们恰是懂文化的人,知道经年的东西才能在最后留得下来。他曾参与修复“昭陵六骏”,并引以为傲,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修复文物的。
【四】 谁与争锋?
进入工业化时代,运用采矿机以及运石带,采石的工作量变小,与此同时,电脑雕刻与机器雕刻也同手工雕刻三分天下。其中,机器雕刻主要是指用带刻刀的电钻人工操作。手工雕刻石碑需耗时五六天,费力、费时、费神,机器雕刻只需一日,缺陷在于电钻速度太快,掌握不易,不像手工雕刻可以把握。
目前市面上的石刻产品主要以电脑雕刻为主,王同阳说:“但是电脑雕刻是死程序,只要见到墨痕就刻,比如说笔画重叠的地方,在书法家看来是两划,但是电脑就当它是一划就处理了。”王建虎也认为,电脑再聪明也没有人脑聪明,“设计电脑程序的那些人他就不是书法家。”此外,电脑一旦出错就无法纠正,而手工雕刻则有回旋的余地。
事实上,王同阳并不拒绝机器雕刻,他的工具箱里就有电钻等机械化工具。据其所言,也曾有许多人向其建议购置电脑雕刻机,但他认为这同手工雕刻相悖。“传统工艺你自己知道在干什么,现在说一边现代化电脑制作,一边手工雕刻,根本就没有心思去做。手工的东西有其独到之处,电脑雕刻的根本没有那种味儿。一些人尝试过,你自个儿看电脑雕刻,看着看着就看烦了。但是,手工雕琢越是时间长越是舍不得了。”王同阳如是说。
或许,等级制度的没落伴随着手工石刻的没落。但在这个时代,谁都避不开机械。当问及为什么不设厂,王同阳解释说:“石刻艺人就是搞石刻的,不是搞石刻企业的,传承的是手艺,不是企业!”“传统手艺就是家庭作坊,工厂和手艺是两码子事”。既然石刻技艺不轻易外露,石刻人的“拿手活”和“绝活”往往就在传承过程中留了一手。
寒冬十一月,没有活计,石刻人王同阳就在家里“猫冬”。听他说,由于石材加工产生了大量粉尘,近期环保部门要来检查,宫里的石刻厂也都歇了机器。然而,抬头张望,天空还是灰蒙蒙的。王建虎说:“我每天没事就刻刻碑、写写字,总之一辈子就和文字打交道。”我看着他在冷冬天里左手持錾,右手握锤,手都皴裂了。
他说戴上手套就没法刻字了。他的石刻作品少有留名,我问原因,他打了一个哈哈。刻字在石,历史会记住一些人,也会选择忘记许多人。连那太阳也冷清着脸,然而麦地里青绿的麦子正铆着劲生长。
【五】 石器时代的中兴
离开富平宫里,回到县城,信步走在陶艺村里,睁眼就能看到石器时代的遗留物,无论是作为曲径通幽处垫脚的石磨,还是用作道旁装饰点缀的石碾子,曾经农耕时代家户和村庄必有的器物,此时被“有识之士”收集起来,躺倒在黄土地,像是安静的困兽,却分明在讲述历历往事。
正如王同阳在他的院子里任意摆置着的石雕石刻产品,都为其亲手雕刻而成,这是他对外界的宣言,为在富平众多石刻厂中的一股清流。他相信,总会有人发现石刻的价值,这不同于他每年外出务工,进行仿古建筑以及宫观庙宇的营造,甚而将来会涉及到石刻产品的多元化。比如王建虎以墨玉为载体雕刻的小摆件,作为石刻工艺品而为同道中人所欢喜。
“磐石无转移”,由于石材本身物质属性坚硬,使得其能够成为建材,从而促成富平石刻的产业化,大小工厂林立,为富平经济添油助力。然而,石材加工产生的噪音污染与大气污染,成为富平石刻产业发展的瓶颈,这就需要重新拓展富平石刻产业未来的路径。然而,敢问路在何方?这也是河北曲阳石雕同样面临的问题,而后者预备以“特色小镇”的模式为其产业升级牵线搭桥。
回到西安以后,我专门走了一趟碑林博物馆,那些手工造物留给我的震撼此生难以忘怀,无论是碑铭还是造像,所体现出的书法、绘画、雕刻艺术以及其所承载的文史价值,都具备惊天奇诡的魔力,这是前人馈赠与后人的无价礼物。仿佛所有的称赞都是多余,只有臣服于地,在兴奋错愕中有所收获。
转载请注明出处。